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阅读领域的具体改变便是读者获取内容信息越来越容易,越来越便捷,获取内容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种巨大的变化给以内容提供为主营业务的传统出版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互联网科技的飞跃也在不断拓宽图书销售渠道的种类,为传统出版社迎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便利性,让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互联网不仅改变着用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传统行业引以为傲的产品开发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都渐渐显得不再那么奏效。近几年传统行业纷纷开启自己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互联网,但许多传统行业把互联网化转型简单地认为是传统行业加上互联网,而没有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即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这是一种在利益关系上,还附加了情感、价值观、归属感等诸多诉求的更高阶的感性经济,不同于任何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用户行为、购买习惯、消费偏好都产生口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快速提升,消费者对细节与产品交互体验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严苛,中国消费市场已经步入到消费升级的新时代,哪个行业能够更好地以用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与升级,来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哪个行业方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并在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不断的迭代更新,图书已不再是读者获取内容信息的唯一途径,微博、微信、自媒体、声音电台、直播平台等等媒介都在用互联网时代的方法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而作为内容提供者的传统出版社依旧采用单一化的内容传递经营思路,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不能及时收集并分析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销售渠道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宽,社群化电商、电子书阅读平台、网络书城等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满足着读者群体不同的消费场景,这一方面给传统出版社带来新的销售增长点,另一个面也对传统出版社的渠道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市场的变革,传统出版社积极地寻找突破口,力图尽早完成互联网化转型,但传统出版社臃肿的层级制组织架构、编辑从业人员不能精准把握读者的真实需求、发行人员缺少渠道融合能力,这三方面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传统出版行业的互联网化转型之路。本论文针对当下传统出版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临的这三大主要问题,结合互联网的特质,从生态思维、液态组织、智慧运营、泛化管理这四个主要方面对传统出版行业的互联网化转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略。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始驱动力来自联网力,互联网时代海量的链接为传统企业的价值变道和升维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如何把握住,运用好链接所带来的价值红利,如何在海量链接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重塑,进而完成传统出版行业的互联网化转型,是本论文研究与探讨的核心问题。本论文利用“联网力”的四步蝶变法无限链接、增强互动、重新组合、价值共创来研究传统出版行业如何在互联网快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时代背景下,从战略、组织、管理、运营等多方面进行颠覆与变革。最后,本论文总结了传统出版行业互联网化转型解决方案:第一,组织架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机动、灵活的组织架构特征,能够让拥有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发挥其所长参与到工作小组中,为整体的工作目标而献计献策,同时这个组织架构也克服了传统出版社组织架构中各职能部门职责相互推诿,信息互相脱节的弊端,加强了出版社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得处在出版整个链条中的每个个人都能沟通有无,充分协作,并从团队合作中获得荣誉感与自豪感。第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传统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内容编辑模式,从单向输出的“内容提供者”转变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双向互动的“内容服务者”。编辑从业人员要从与读者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作为切入点,与之产生无限链接,及时把握读者不断更新的阅读内容需求、阅读偏好、阅读时长、阅读场景等信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服务。第三,加强线下地面书店、网上书店、电子书城、社群化电商、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络等不同经营渠道的整合与无缝衔接,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与通力配合,使读者获取图书内容的全流程可以实现跨渠道的无缝衔接。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出版行业应该与时俱进,进行产业升级,并抓住转型的契机,寻找局部突破点,借助移动互联网营销媒介,在坚持书业企业的文化属性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前提下,敢于跨界,跳出传统书业经营的窠臼。同时也希望本论文的结论能对传统出版流程的再造提供一些支持,改变传统出版社的默守陈规的商业模式,创作出更多读者们真正喜欢阅读的图书,让阅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现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