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刀具涂层的微结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WC、TiC等硬质相和Co、Ni粘结相为主要组成的硬质合金性能优异,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抗剥落性能和化学惰性,作为高性能刀具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机械加工领域。随着现代加工领域对于加工效率、环保以及加工材料的复杂化、多样化的要求,以硬质合金作为基体的涂层刀具得到迅速地发展,具有功能梯度结构的细晶硬质合金基体得到深入到研究和应用。涂层材料的多样性使得硬质合金刀具涂层的性能不断优化,是当代高性能刀具的核心技术。目前硬质合金刀具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ACVD)、溶胶-凝胶法(Sol-Gel)。涂层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对硬质合金涂层刀具样品的形貌以及元素扩散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具有样品的基体以及涂层进行微观结构的分析。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硬质合金刀具涂层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内层TiN涂层中的Ti元素几乎不往基体中扩散,TiAlCNO中的Ti元素也几乎不往Al2O3中扩散,但外层TiN中的Ti元素会少量向Al2O3中扩散,同时还有少量的A1元素向外层TiN涂层中扩散。Co和W元素会从基体中向内层TiN涂层中扩散,TiCN和基体中的C元素会同时向内层TiN涂层中扩散。(2)细小的WC、Co原料粉末能大幅度提高硬质合金基体的硬度和强度等性能。在基体上沉积的TiN涂层致密,晶粒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厚度应在0.5μm以内。TiCN涂层增加了涂层的抗冲击韧性并减低了涂层整体的内应力,能提高刀具涂层的使用寿命和整体性能。在TiCN与Al2O3涂层之间应该沉积一层厚度适宜的TiAlCNO过渡层,能够增加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加涂层的抗腐蚀能力,细化Al2O3涂层的晶粒。(3)硬质合金涂层的基体中Co相在基体表面的富集能获得取向不同的晶粒细小的多晶TiN涂层,在TiN上沉积的TiCN晶粒随着沉积的进行取向发生改变,晶粒尺寸逐渐变大且均匀性降低,TiCN上层的晶粒内出现位错,内应力变大,需要控制TiCN涂层使其厚度不要太大。在α-Al2O3上沉积最外层TiN涂层时,要通过控制沉积氛围尽量不生成κ-Al2O3,从而获得晶粒细小取向不同的TiN涂层。
其他文献
TC21钛合金是国内继TC4-DT之后自主研发的一种高强高韧损伤容限型钛合金,该合金由于优秀的综合性能被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其中钛合金网篮组织因其强度高和抗裂纹扩展能力好,被用作为飞机上关键承力件材料。但是钛合金网篮组织塑性较差,且组织参数难以控制,为调控合金组织参数,使其塑性、强度和韧性良好匹配。本文将研究TC21钛合金高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探索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课
反应烧结碳化硼(RBB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制备温度低、工艺简单及净尺寸制备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碳化硼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低,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了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硼陶瓷的力学性能,本文利用添加短切碳纤维、热处理等方式强化复合材料。通过研究熔渗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研究RBB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残余应力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论
铸造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液态金属成型工艺。而砂型铸造占产业总量的70%左右。但是砂型铸造存在生产周期长、模具制造成本高、工艺弹性低、环境污染大、人工费用高等问题,尤其在清洁生产、智能铸造方面差距更远。而三维砂型打印(Three Dimensional Sand Printing,3DSP)是将铸造业引入智能方向的有效方法之一。3DSP能够直接制造砂型而无需模具、生产周期短且简化了铸造的设计和生产模式。
近年来,由于Majorana费米子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的独特性质并且可以应用于拓扑量子信息运算,很多课题组已经对Majorana费米子与超导体异质结的输运性质进行探究,发现在Majorana费米子的边缘态产生的交叉Andreev反射处于受抑制状态等现象。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在半导体量子线或s-波超导体中施加磁场,在其两端可以得到Majorana束缚态,该束缚态与电子自旋—一轨道耦合作用、超导电性、Fan
镍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在国民经济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镍资源实际上处于资源短缺,易处理矿少难处理矿多的状态。世界上约90%的镍仍然依靠火法冶炼工艺进行生产,而目前的湿法浸镍技术工艺流程长、成本高、受矿石本身性质影响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面积的生产应用,因此开发经济、高效、绿色的湿法冶金技术对镍冶金具有重大意义。生物浸出技术具有综合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和工艺简单等优势。本文以吉林某
碳纳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修饰电极的制备。本研究利用碳纳米材料制备了两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种物质的同时测定,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商品化的氮掺杂多壁碳纳米管(N-MWCNTs),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能够用于在抗坏血酸(AA)存在下对多巴胺(DA)和尿酸(UA)进行同时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
作为一种光学调制器件,电致变色器件(ECD)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已被大众所肯定。近十年全固态ECD的研究多围绕H+和Li+两种离子传输型器件。H+传输型ECD多采用H+的外部注入、气相掺杂H+以及含H+的凝胶等方式向快离子传输层提供传输离子,这些方法对器件中薄膜匹配性与长久稳定性是个不小的考验,气相掺杂过程不仅复杂且存在危险性。Li+传输型ECD的研究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虽有少部分研究已将固态锂
目前,我国还没有在大辊径的连轧机上轧制300系不锈钢的成功经验,如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系不锈钢冷连轧工艺技术,从而突破国外300系不锈钢冷连轧关键工艺的技术垄断,已经迫在眉睫。冷连轧机生产300系不锈钢的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变形抗力很大、加工硬化系数很高等材料自身的问题,以及冷连轧轧机的辊径大、速度高、非纯油润滑等设备和工艺技术特点,使得冷连轧机在生产300系不锈钢方面
随着环保、节能、安全等现代标准的出现,汽车行业开始朝着轻量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钢材在有效增加强度的同时要具有更好的可成形性能、撞击吸能性、抗凹陷能力以及良好的可焊接性能。而作为汽车车身用材占比极高的双相钢,实现以上性能指标就成了当前的主流研究内容。所以本文针对DP780双相钢的微观组织演变、热处理工艺、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Th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2SLS的分析方法对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实证发现:(1)绿色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之后,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2)绿色创新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