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动荡而复杂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拉开序幕,其中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预备立宪和宪政改革成为中国近代政治法律时代的开篇华章。满族亲贵作为权力集团的内部力量,由于其贵族身份、民族属性,以及在立场上绝对的政治忠诚度,成为清政府作出立宪决策的直接动因,在宪政改革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并深受统治者信任倚重,主持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新政改革开展之后,初期未能有效改善国家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局,随着国内立宪思潮的发展、日俄战争的刺激,经过派出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后,在满族亲贵的劝谏说服慈禧之后,预备立宪和相关的宪政改革进入筹备启动阶段。满族亲贵在上奏中构建了宪政改革基本方案,并筹定了立宪年限,使清廷作出预备立宪的决定。清末宪政改革开启后,满族亲贵投身改革实践,设计并主导了中央和地方官制改革及司法改革,组织法律编制工作,修订颁布宪法性文件,建议化除满汉畛域的各项措施,构建并试行民主代议制,对民主运动进行参与或响应,改革军事制度重建军队以保障改革推行。在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宪政改革内容,满族亲贵都积极参与,并引导着改革的进程和走向。对于清末宪政改革所呈现的面貌和出现的问题,满族亲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满族亲贵对宪政改革的态度和实践效果,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而由于其民族属性和贵族身份,也导致了改革遭遇的困境和最终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