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6A1促进胰腺癌转移及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胰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转移和术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十年中,尽管手术方法和辅助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胰腺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达到晚期,且伴有远处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胰腺癌转移的机制,寻找胰腺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与阻断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胶原蛋白VIα1(COL6A1)促进胰腺癌转移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为亲代,反复穿越Transwell小室8次,构建新型高转移细胞模型BxPC-M8。通过划痕、迁移、侵袭等实验比较BxPC-3与BxPC-M8细胞体外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基因组测序与实时定量PCR(qRT-PCR)验证找出调控胰腺癌转移的潜在基因——COL6A1。通过siRNA敲低实验研究COL6A1对胰腺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B检测敲低COL6A1后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利用组织芯片检测技术,分析COL6A1表达异常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BxPC-M8与亲本BxPC-3相比,增殖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性状没有差别,但有更多的BxPC-M8细胞形态表现出EMT现象,且体外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基因组测序和qRT-PCR结果显示,COL6A1在BxPC-M8细胞中过表达,相进一步蛋白检测发现,BxPC-M8细胞COL6A1、Vimentin、Snail和MMP-9达显著高于BxPC-3细胞(p<0.001)。siRNA下调COL6A1表达可以有效抑制BxPC-M8体外的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以显著下调Vimentin(p<0.05)、Snail(p<0.05),表达和上调E-cadherin表达(p<0.001)。在胰腺癌临床样本中,肿瘤组织中COL6A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相邻的癌旁组织(p=0.001)。此外,发现COL6A1+和COL6A1-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8±4和14±7个月(p=0.021),组织样本中的COL6A1阳性表达与更短的OS显著相关(p=0.001)。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均显示COL6A1阳性表达是总体存活(OS)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新型高转移胰腺癌细胞BxPC-M8相对于亲代的增殖速度等生物学性状一样,却具有高迁移和侵袭的特性,是研究胰腺癌转移的优良细胞模型。COL6A1在BxPC-M8中高表达,抑制COL6A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BxPC-M8细胞的EMT和转移特性,提示COL6A1通过调控EMT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转移。临床研究发现COL6A1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的开展有望证明COL6A1是胰腺癌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和诊治靶点,为开发有效诊断与治疗胰腺癌转移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电磁波束同时具有正交性和涡旋性。不同拓扑荷(Topological Charge,TC)的OAM波束相互正交,可为电磁波的复用和调制提供新的物理参数维度;不同拓扑荷的OAM波束具有不同的螺旋相位分布,则增加了空间中场的多样性。因此,基于OAM的电磁新技术给传统电磁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论文在介绍OAM波束
东海的跨陆架输运过程是维持东海陆架高生产力的基础,也是影响东海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过程,因此对于其动力过程以及物理机制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取代传统的极轨卫星数据对东海跨陆架输运过程中的短周期动力过程:浙江沿岸锋区不稳定锋波的演变全过程和台湾东北部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导致的表层上升流短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取并定量分析了短周期
"十四五"时期,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必然要求。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共同富裕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年,主要强调公平,社会整体贫富差距较小,但经济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是1978-1984年,农村改革率先开始,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空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船舶推进、水力机械以及水利工程中,它的出现给设备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性影响,如空化噪声、空蚀以及激振力等。在众多的空化类型中,云雾状空化危害性最大,且机理复杂,是当前空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云空化本质上是多尺度、含相变、高瞬态的汽液两相流,要达到从宏观到细观的全尺度解析尚有困难。本文力图从细观尺度动力学的角度,加深对云空化群泡溃灭机理的认识。本文采用VOF方法,对单泡、群泡
本文采用2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马尼拉海沟区陆壳仰冲模式下海山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根据马尼拉海沟区实际地质因素的约束,包括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速率、俯冲洋壳的年龄、岩石圈的热流变结构、俯冲海山的量级等,本文设置了参考模型进行俯冲过程的模拟,同时也设置多组不同参数的数值模拟实验,包括影响流变学性质的活化能体积(Va)和岩石内聚力(C)、板块的汇聚速率、俯冲洋壳板块的年龄、以及没有海山情况下的俯
一、教材及设计背景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地理”概况部分对应“经济与文化”部分,与“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地域差异”并列。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疆域、人口、民族,认识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熟悉了我国自然资源概况。在此基础上,教材在第四章开始对中国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阐述。
期刊
目的:近年来研究者对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心脏保护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机制也不清楚。本实验中,我们系统研究FSTL1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对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自噬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首先研究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心肌细胞的自噬变化(p62、Beclin-1和LC3II/I蛋白表达变化),再使
骨骼肌占成年动物体重的40%~50%,是人体关键的发动器官,是肌肉骨骼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骨骼肌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肌肉干细胞在骨骼肌再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肌肉干细胞又名肌肉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在成年个体肌肉中位于肌纤维细胞膜和基膜之间,处于静息态[1]。肌肉受损伤时SCs被激活进入细胞周期,快速分裂产生大量成肌祖细胞(myogenic progenitor ce
研究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仅次于缺血性卒中的脑卒中第二大常见病因,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目前脑出血治疗手段有限,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脑出血后血肿远隔部位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病灶(remote DWI lesions,R-DWILs)可存在于大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