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尺度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对接,对于提高耕地地力评价效率,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提高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到2012年底,河南省县级和市级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由于地域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统一等原因,导致县级评价结果之间难以直接对比,在市域耕地地力评价时无法借鉴而只能重做。因此,本文在对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概念性产量的县域、市域评价结果对接方法,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县域、市域评价结果对接方法:(1)对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包括数量一致性评价和空间分布一致性评价,分析两种尺度评价结果的可比性;(2)通过对历年产量的Gumbel分布及参数估计,取75%概率条件下的产量为所在地块的概念性产量;(3)确定研究区内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概念性产量,采用样地法选定标准样地县;(4)依据标准样地县评价等级与概念性产量的关联,对其他县(区)评价结果进行修订和调整,最终生成基于各县域评价结果的市域评价结果。(2)以漯河市2008-2012年间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一致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舞阳县的县级与市级评价结果基本接近,其他县(区)的评价结果差异性很大。以舞阳县为标准样地县,以其评价结果与概念性产量区间为标准,完成其他县(区)的评价结果修订和调整,调整好的耕地地力共分4个等级。(3)利用全市2011年的891个常年产量样点数据来检验研究区调整后的评价结果,其线性拟合函数为:y=1683x-368.47(R~2=0.9075),极显著相关。表明通过概念性产量调整后生成的市域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漯河市耕地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