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兴起,人们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 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被视为下一代有发展潜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但是锂硫电池中硫的低电导率及中间体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对正极材料的改性和进行隔膜修饰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具有独特结构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碳化物作为硫的有效载体,并进行了隔膜修饰,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作用进行了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和一步热解法制备了花状与球形结构的WO3材料,将其与硫单质通过熔融扩散法混合均匀得到WO3/S正极。花状与球形结构正极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有1032、1002 m A h 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即使在1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容量分别保持在312和160 m A h g-1。这表明花状与球形结构WO3作为硫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硫的正极利用率,对电池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2)通过水热法制备了WC、WC/Fe两种材料,将其与硫单质通过熔融扩散法得到WC/S,WC/Fe/S复合正极,进一步研究金属化合物作为硫的载体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材料表征显示Fe均匀分散在WC微球内,一方面,WC出色的电催化与极性作用可以对多硫化物进行有效吸附。另一方面,Fe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WC与Fe的协同作用对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升。WC/Fe/S正极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0.1、0.2、0.5、1、2、3、5 A g-1),分别表现出了1360、966、817、715、637、587、541 m A h 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0.5A g-1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15 m A h g-1,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在560 m A h g-1,每圈仅衰减0.16%;此外,在1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50次后依旧有466m A h g-1的可逆容量,每圈仅衰减0.09%。(3)通过水热和一步热解法制备双金属Fe3W3C/WC复合材料,将其涂覆在商业PP隔膜上,得到Fe3W3C/WC-PP隔膜。以Fe3W3C/WC-PP作为隔膜组装电池,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有1382 m A h 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402 m A h g-1,每周仅衰减0.059%。当硫负载分别为4.8 mg cm-2和7.2 mg cm-2时,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然有802和556 m A h 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经过150次长循环之后容量分别保持为544和366 m A h g-1,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7.8%和65.9%。结果显示,双金属碳化物本身固有的极性作用可以对多硫化物进行有效地吸附,加快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进程。因此,通过物理阻挡与化学结合的方式对电池的性能有了一定提升。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要部件之一,其结构和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中,隔膜材料绝大多数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为代表的聚烯烃。聚烯烃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稳定的电化学性能等诸多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很突出,即隔膜对电解液的润湿性差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隔膜热稳定性差制约电池的安全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引起自燃或爆炸。本论文以
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能与清洁能源通过综合能源管理实现协同调度,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合理利用售电公司桥梁优势,整合发电侧、售电侧、用电侧综合能源管理资源,对提升公司效益和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需求响应、清洁能源管理和签订储能容量租赁合约等三种售电公司能源管理方式基本原理,以电网模块、负荷预测模块和电价预测模块作为指导模块,综合能源管理
碱金属离子二次电池已成为具有实用商业价值或潜在应用的高效储能系统。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高比能,低自放电,无记忆效应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储能电源。Na+和K+在许多方面具有与Li+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也被认为是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大型储能电池系统之一,而开发具有高比容量和优良循环稳定性的负极材料是进一步发展碱金属离子电池的关键。本文对两种的不同的
通过二次电池系统有效地储存间歇性电力被认为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最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锂硫(Li-S)电池由于其优越的理论比容量(1672 mA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以及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的原料硫,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新一代储能技术。然而由于硫及其放电固体产物的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大体积膨胀、液相多硫化物(Li PSs)的“穿梭效应”和锂负极的枝晶生长等问题导致L
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其结构简单、质量轻、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型光敏活性层材料的快速发展和对活性层形貌调控的深入理解,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不断取得突破。其中,活性层形貌调控对于提升器件效率至关重要。近年来,三元策略在调控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形貌,改善器件性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有机光伏领域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已有相关文献报道添加剂以及第三组分
燃煤烟气中的细颗粒物粒径小、数量多,难以被传统除尘设备高效脱除,水汽相变技术是使其长大为粗大颗粒物的重要预处理措施之一。本文针对燃煤细颗粒在过饱和水汽中的异质核化和凝结长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燃煤电站中细颗粒的排放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首先,基于Fletcher经典核化理论,综合考虑了线张力、水汽分子在液滴晶核表面的扩散作用,对过饱和水汽在光滑表面颗粒上异质核化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
当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日益缺乏,而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清洁、环保的优点,其发展对缓解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充分利用电动汽车V2G技术的充放电特性,将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可使电网和用户双方都受益。论文首先介绍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因素,考虑电动汽车的并网规模、电池特性、充电方式以及用户出行特性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人们加快了对新型清洁能源及储能系统的研究与探索步伐。其中,碱金属离子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无记忆性等诸多优点而广受关注。然而,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关键部件,正遭受着低理论比容量的限制,从而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功率密度的需求。天然生物质因其来源广、绿色环保、丰富的杂元素掺杂等自身优点,成为了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理想前驱体。不幸的是,生物质多组分及难溶解
超级电容器是一类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但其能量密度较低,为了弥补此短板,开发高比电容的电极材料成为提升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重点工作。其中,过渡金属硫化物因其极高的理论容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论文以乙基黄原酸金属配合物为金属硫化物前驱体,原位制备了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硫化镍钴(Co Ni2S4)纳米颗粒由于其具有高表面能极易发生团
近年来,河长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如火如荼,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长制"一张图"的总体思路,并详细地介绍了"一张图"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一张图"的构建、发布与调用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多源数据下的"一张图"可以为河长制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丰富的空间信息服务、智慧的全景监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