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盘状半月板体位动态变化MR对比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立位MR扫描时青少年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所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程度与半月板损伤及年龄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了解青少年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各年龄段形变能力的规律。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MRI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患者125例,及65例正常半月板患者,年龄8-22岁,采用百盛公司永磁型0.25T被动匀场G-SCAN MRI扫描仪对所有受检者进行仰卧位及直立位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冠状位T1WI,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分析。了解盘状及正常半月板直立位MR扫描时的形变程度,分析不同体位下各数据的变化与半月板损伤及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体位所测得的半月板前后径、半月板体部高度、体部宽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盘状半月板损伤组不同体位各数据的变化均大于未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盘状半月板损伤组不同体位下各数据的变化程度与年龄分组无关(P>0.05)。盘状半月板未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半月板前后径、半月板体部宽度不同体位之间的变化于8-16岁最大,体部高度变化于8-13岁最大。结论:不同体位MR扫描青少年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形态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直立状态下青少年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半月板前后径、半月板体部高度、体部宽度的变化程度均高于未损伤组及对照组;青少年正常半月板及未损伤的盘状半月板随体位变化而发生的形变程度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8-16岁阶段变化较为显著,16岁之后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直立位MRI为盘状半月板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在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ASA)ⅠⅡ级的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估糖尿病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106例,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梯度浓度胸腺素β4(Thymosin-β4)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改善EP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推动EPCs移植为主体的治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探讨应用改良的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自2010年3月~2015年5月期间符合条件的61例足跟踝部
当下空间位置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极大的便利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而空间位置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导航定位,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GPS,我国的北斗也
目的采用新型国产涤纶补片进行临床对照试验,以评估其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并符合纳入标
目的:通过对鼻唇角过小而对形态不满意的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从而改善鼻唇角角度,从中分析A型肉毒毒素对鼻唇角的影响。方法:1.首先通过本科室的照片资料按标准随机
目的建立油酸型动物模型,研究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与腹部脏器早期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提示腹部脏器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系统评价外翻式与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1992-2015.7)、EMBASE.com(1992-2015.7)、Cochrane Library(1992-2015.7)、中国期
从历史上看,每当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理论都要有一番凤凰涅槃般的脱胎换骨,得风气之先的思想总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把握时代主题,揭示其规律,指出其方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