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稻BSR-D1、PI21和OSERF922基因编辑改良LK638S抗病性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科638S(LK638S)属中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稳定、配合力强,但LK638S抗病性水平较弱,影响杂交水稻组合的推广和应用。已有研究表明Bsr-d1、Pi21和Os ERF922的功能缺失可以增强抗病性,因此本研究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突变LK638S的Bsr-d1、Pi21和Os ERF92基因,改良LK638S的抗病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设计了由水稻U3启动子驱动、长20bp的guide RNA(g RNA)靶点,分别靶向编辑Bsr-d1第1、Pi21第2和Os ERF922第1外显子,构建单基因和三基因编辑载体。在T0代阳性转基因植株中,Bsr-d1、Pi21和Os ERF922的单基因编辑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82%、68%和73%,其中纯合突变分别有7株、15株和8株,纯合突变率分别为25%、33%和24%;Bsr-d1、Pi21和Os ERF922三基因都为纯合突变有3株。T1代不含Cas9转基因元件的单株突变类型与T0代一致。(2)自然病圃鉴定结果表明,单基因纯合突变株系bsr-d1-9、bsr-d1-12、pi21-1、pi21-2、erf922-1、erf922-2和三基因纯合突变株系bsr-d1pi21erf922-1、bsr-d1pi21erf922-2的稻瘟病病斑面积与LK638S相比显著降低,并且erf922突变体和三基因缺失突变体病斑面积比bsr-d1和pi21突变体显著减少。人工接种稻瘟病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与LK638S相比,突变体株系的病斑面积显著减少,并且erf922-1和bsr-d1pi21erf922-1突变体的病斑面积显著低于bsr-d1-9和pi21-1,与自然病圃鉴定结果一致。(3)突变体bsr-d1-9和bsr-d1-12中过氧化氢酶基因LOC_Os01g73170、LOC_Os05g04470和LOC_Os10g39170的表达量显著降低,H2O2的含量显著增加。接种稻瘟病菌后突变体中SA和JA信号通路中防御相关基因在接种稻瘟病菌种24h后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K638S。(4)此外,本研究还利用6个白叶枯病菌株鉴定突变体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LK638S相比,pi21-1对Fu J、PXO99、PXO61和PXO71四个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增强;erf922-1对Fu J、PXO86、PXO61和PXO71四个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增强;bsr-d1-9对六个生理小种抗性均无显著变化。我们推测LK638S背景下敲除Pi21或Os ERF922基因可以提高LK638S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接种白叶枯病菌72h后,pi21-1和erf922-1中SA和JA信号通路防御相关基因Os PR1a、Os PR1b、Os WRKY45和Os PR4表达均显著上调。这说明敲除Pi21或Os ERF922增强了LK638S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这可能与SA和JA信号通路相关防卫基因的激活有关。(5)对LK638S与突变体的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三基因敲出突变体bsr-d1pi21erf922-1的株高和分蘖数显著低于LK638S,穗长和穗粒数无显著差异。单基因敲除突变体bsr-d1-9、pi21-1和erf922-1的株高、分蘖、穗长和穗粒数与LK638S相比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可以引起仔猪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大量仔猪的发病和死亡,给全球生猪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由HPS感染所引起的格拉泽氏病(Gl(?)sser’s disease)的特征性症状为全身性的急性渗出性纤维素炎。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HPS引起渗出性纤维素炎的具体分子机制。本研究分析了HPS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中抵抗素(Res
学位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操作简单的富碳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植物-土壤领域改善不良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新鲜的生物炭通常可以携带较高水平的有效钾含量,缓解土壤钾素缺乏的情况。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炭可以在土壤中存在上千年,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是生物炭在土壤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土壤中常见的干湿,冻融交替以及酸雨现象会改变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生物炭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效果。我国南方土
油菜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播期毗邻,机械化作业工序相似,开发油菜和小麦兼用播种机以提高机具的利用率为实际生产迫切需求;随着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开发大中型兼用播种机提高作业效率已成为推动油麦机械化播种水平的发展方向;论文针对现有免耕播种机难以实现播量调节范围大,且尺寸差异明显的油菜与小麦种子兼用高速播种、同步施肥,排种器及开沟装置对地表坡度下宽幅作业适应性差等问题,开发了油麦
近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猪只盘点在集约化养猪养殖中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人工计数的方法较为费时费力,且在猪只数量较多时容易计数出错。采用非接触式的机器视觉方法对猪只数量进行估计,可以减少人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提高猪只福利,同时使计数过程更加高效,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对高密度猪群计数方法开展研究,以二元杂仔猪为研究对象,采集猪群图像,使用深度学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世界性的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给棉花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棉花主栽品种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黄萎病抗性。研究大丽轮枝菌致病机制并探索致病基因与寄主棉花之间的互作关系能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编码分泌蛋白,在致病过程中与寄主植物展开博弈,其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