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总结和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治方式及预后情况,探讨我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数据库,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就诊,通过免疫组化确诊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08例GEP-NENs患者中男性58例,占总人数的53.7%,女性50例占46.3%,男女比1.16:1,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50.90±12.94岁。肿瘤最小0.2 cm,最大13.2 cm,平均1.90±1.94 cm。发病部位依次是胰腺43例(39.8%)、直肠25例(23.1%)、胃体19例(17.6%)、十二指肠8例(7.4%)、回肠3例(2.8%)、阑尾3例(2.8%)、结肠3例(2.8%)、贲门2例(1.9%)、空肠2例(1.9%)。临床症状上腹部或背部放射痛32例(29.6%)、腹胀20例(18.5%)、无任何临床症状由体检时发现患病18例(16.7%)、心慌出汗面色苍白17例(15.7%)、下腹痛8例(7.4%)。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瘤96例(88.9%)、神经内分泌癌12例(11.1%)。病理分级:G1级57例(52.8%)、G2级39例(36.1%)、G3级12例(11.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突触素(Syn)阳性率97.2%,CD56阳性率90.7%,AE1/AE3阳性率86.1%,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率74.1%。手术治疗的患者103例,其中行根治性手术72例,内镜粘膜下肿瘤剥离术(ESD)21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8例,海扶刀治疗1例,CT引导下胰腺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1例。随访3年总生存率为87.1%。结论GEP-NENs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男女患者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功能性GEP-NEN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时需联合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综合考虑。手术是治疗GEP-NENs最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单因素分析病理类型、分级、临床分期、非功能性肿瘤、肿瘤直径、Ki67指数、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均是影响GEP-NENs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GEP-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