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抗战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对外传播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政党形象对外传播危机:国内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于中共苏区全面封锁,采取虚假宣传的手段歪曲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国外对共产党形象的了解也只是通过二手资料来捕风捉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率先冲破国民党的封锁,进入“红色中国”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采访报道,通过新闻报道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等著作,化解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解决了共产党所面临的形象危机,向国内外展示了共产党的真实形象,扭转了舆论局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了解与支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抗战时期斯诺对于中共形象对外传播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斯诺以及政党形象对外传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抗战时期斯诺对外传播中共形象的动因;第三章通过梳理斯诺进入苏区之前拟写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采访提纲,结合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于中共政治领袖、政策、典型群体等的描写来论述抗战时期斯诺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三个维度;第四章从报道内容及报道方式两个角度来探索斯诺对外传播共产党形象的方法,包括讲好“小故事”淡化宣传色彩、解读“异文化”符号客服文化差异、注重传奇性,增添阅读趣味、主动设置议题扭转国外公共舆论等使得外国读者对于共产党形象的理解更加准确,而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吸引了大批外国友人来到苏区报道形成的对外传播合力,使得共产党的真实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第五章论述了斯诺在抗战时期对于中共形象报道的意义,包括历史意义以及现实借鉴,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的政党形象传播提供启示。结语部分总结了斯诺对中共形象对外传播取得成功的原因,而斯诺本身在对外传播中所运用的方法等对于当今我国政党形象的对外传播仍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激增、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与货运量的增加,长时间与高强度的轮轨接触会造成钢轨的损伤。钢轨的损伤不仅会极大地降低钢轨寿命,且会恶化轮轨关系,加剧列车运行的噪声,极大地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性与平稳性。采用钢轨打磨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钢轨保养措施。钢轨打磨可以修复钢轨廓形从而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清除钢轨损伤;减弱轮轨之间的振动,提高轨道的稳定性,降低列车运行噪声。随着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车
领导理论一直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门话题,现有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早期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领导者中心视角,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内隐领导理论为代表的追随者视角下的领导理论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对于国外关于内隐领导理论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内隐领导理论或者说内隐领导原型是指作为追随者的个体对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和行为的期望,是追随者用来区分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标准。本文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