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域,城市发展备受关注;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先行区,其发展对东北地区起到带动示范作用。然而辽宁省城市与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相比,城市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对辽宁省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促进辽宁省各城市间协调发展、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的诊断分析,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发展战略,得出以下结论:(1)对辽宁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的"点"状空间结构阶段、1978-1990年"点一轴"状空间结构阶段、1990年发展至今的"群"状空间结构阶段。并结合城市结构的演变过程,总结出影响其演变的动力机制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政策因素、行政区划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发展因素。(2)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构建城市成长能力模型,得出辽宁省各城市的成长能力指数,依据成长能力指数的聚类结果分析辽宁省城市的空间发展态势,可以得出沈阳和大连的成长能力最强,鞍山、本溪、盘锦、锦州等城市的城长能力排名靠前,发展潜力较大,阜新、朝阳、葫芦岛的成长能力最差。(3)基于辽宁省城市成长能力指数和以往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提出辽宁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向"雁行"、"多圈层"、"片区"优化模式方向发展。并进一步提出在优化空间结构中,要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促进资源型城市职能转型、推进城镇规划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构建区域协调合作关系多项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