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建设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关注城市绿化给城市带来的绿化和美化作用外,人们还更加关注城市绿地的生态保健功能。正确监测城市绿地的这些生态保健功能,能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指导人民的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还能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一手数据。但是,现有的城市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监测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目前的城市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的监测往往是选择几个时间段,进行短期的监测,且监测通常只针对城市绿地生态保健功能中的一项进行,此外据资料显示,针对城市绿化植物本身和群落的生态保健效益因子的研究较少。针对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于2010年9月和11月选择2-3个实验地分别进行观测。选择的试验点应具有代表性,要包括典型城中心区繁华地带(作为对照点)、城市快速道路、城市公园、山地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区;针对北京市5种典型不同林种的城市绿化植物以及乔灌草型绿地作为对照,于2011年9月10月12月以及2012年3月研究选择了进行定点观测;于2012年9月根据绿色通道的空间分布和风向的影响,选择了代表不同方向和风向的大致贯穿北京市的八达岭高速和北五环两个地点分别作为2组样地。根据样地的绿化和建筑物情况,每个试验点选择三个位置,其绿化程度依次递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绿地类型的保健功能在相同的时间内,空气中的负离子的浓度有很大的差距,例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郊野公园(1810个/cm3),高于单位绿地(980个/cm3),远高于作为对照试验点的商业中心(110个/cm3);然而,在同绿地的不同空间位置也存在明显差异,以道路绿化防护林为例,在防护林的中心空气负离子浓度高达1900个/cm3以上,高于防护林边缘(591个/cm3)和防护林外的点(120个/cm3),同样的绿地的生态保健功能随季节变化显着,在叶期,在防护林中心的空气负离子的浓度(1900个/cm3)比在相同的位置在空气中的负离子(750个/cm3)的浓度大了两倍多。(2)结果初步显示,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类型较其他乔木纯林有更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从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绿地的CO:浓度随时间的半日变化特征来看,乔灌草结构绿地的最大C02浓度为435μmol/mol,小于旱柳林(Salix matsudana)(451μmol/mol)、杨树林(Poplus tomentosa)(488μmol/mol)、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492μmol/mo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614μmol/mol)和早熟禾草坪(Poa Annua)(635μmol/mol);相对于常绿针叶树种,落叶树种在有叶期有较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以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的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例,旱柳林(Salixmatsudana)的负离子浓度为1500个/cm3,杨树林(Poplus tomentosa)为1300个/cm3,侧柏林(Platycladus orientalis)1300个/cm3,均高于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的750个/cm3;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代表的常绿针叶树种较落叶阔叶树种有更稳定的生态保健功能,以有叶期和落叶期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例,杨树林林内空气负离子之差的平均值为301个/cm3,而侧柏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154个/cm3。(3)在两条绿色通道中,北五环绿色通道组内数据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绿化程度较高的试验点有较高的生态保健功能,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例,绿化程度最高的顾家庄桥试验点平均负离子浓度为480个/cm3,广顺桥试验点的平均值为432个/cm3,绿化程度最低的北苑桥东的平均值为421个/cm3;八达岭高速绿色通道组内的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总的来说,两条绿色通道上的试验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较城市公园绿地低,但是两条绿色通道在降温增湿方面效果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