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菌群移植对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一类由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导致的妇科炎症,常伴有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和不孕不育等并发症。作为阴道内重要的功能菌群,乳酸菌在维持阴道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下降会导致阴道pH值上升、酸性减弱,进而造成阴道加德纳菌、类杆菌等常见致病病原体大量增殖,造成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目前,抗生素仍是阴道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抗生素的滥用常可导致宿主对抗生素的耐药及对阴道正常功能菌群的破坏,致使阴道微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妇科疾病易复发且不易根治的局面。鉴于粪菌移植技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良好效果,本研究团队首次提出阴道菌群移植的概念,即将健康宿主阴道分泌液中获取的阴道菌群移植到患有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的女性阴道中,达到重建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促进其阴道内环境的恢复、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同时从根本上实现治疗阴道妇科疾病的目的。本课题以细菌性阴道感染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评价了阴道菌群移植技术对其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大鼠收集到的阴道分泌物含总菌数约为105 CFU/mL,其中乳酸菌含量约为104 CFU/m L,占总菌数的7.8%。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实验共得到622个OTUs,平均每组样品含有103个OTUs;属水平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阴道菌群主要由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杆菌属(Streptobacillus)、梭菌属(Fusobacterium)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构成,其中优势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在对照组(C组)占48.17%、模型组(M组)占59.37%、模型组治疗期(M.M组)占27.06%、模型组恢复期(M.R组)占48.92%、治疗组治疗期(T.M组)占69.53%、治疗组恢复期(T.R组)占53.97%;此外,Venn图结果表明,菌群失调导致模型组阴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而阴道菌群移植后可将模型期中的102个OTUs上升至恢复期的172个OTUs,极大促进了阴道菌群多样性的恢复且增加了其微生物多样性。HE结果表明,阴道菌群移植可极大缓解大鼠子宫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降低内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从基因水平或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了大鼠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p<0.01)。综上所述,研究者首次提出阴道菌群移植治疗阴道细菌感染疾病的理念,发现阴道菌群移植可显著缓解阴道组织学病变,减缓其炎性因子释放,并有助于阴道微生态动态平衡的重建。本研究的开展,为阴道菌群移植疗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应用依据。
其他文献
拟天牛科Oedemeridae是中国尚未涉足的1个拟步甲总科Tenebrionoidae类群,全球已知约100属15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陆,尤以热带,亚热带种类丰富。该科中国已知22
本文将硫醇甲基锡(DX-181)分别与硬脂酸钙(CaSt_2)、硬脂酸镁(MgSt_2)和硬脂酸锌(ZnSt_2)及双季戊四醇(Di-PE)进行复配,通过静态老化实验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分析(TG-DTG-DSC)考察了有机锡及金属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对改性后稳定性较好的PVC样品进行了热降解动力学计算,并借助广义动力学探究了其热降解反应可能的机理模型;进一步利用热重-红外联
学位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血栓性疾病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噻吩并吡啶类ADP 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吡格雷、普拉格雷)作为一类研发成功
已有研究表明外源甲醇可以刺激C3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是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增产效果显著。然而,甲醇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还不清楚。本试验以陆地棉‘新陆早45号’为试材,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选择新疆夏季持续高温、高光照天气,利用外源甲醇水溶液对花铃期棉花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求证其对C3作物光合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的影响以及对棉叶光
一点红是中国南方广西等地区常用的药食两用的植物,为菊科,别名羊蹄草、乳汁草、叶下红、野苦草、小蒲公英等。主要生长在海拔330~2000m的山坡、田间及路旁。在我国,一点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