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居住区湿地与居民行为互动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是三种成熟的理论。本文是基于湿地生态因子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结合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分析湿地与居民的活动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湿地与居民行为共生的湿地构建方式,指导和服务于居住区湿地生态设计。南昌是江西省会城市,临近鄱阳湖,湿地生态资源分布广泛,研究居住区湿地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有鉴于此,我们选择南昌作为研究的地域范围。我国居住区分三个层级构成——组团级、小区级和居住区级,因此我们从组团级、小区级、居住区级三个层级的居住区,各选取了三个案例展开了实地调研,运用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并结合统计学原理,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收集居民对居住区湿地的评价数据信息和湿地环境下的行为特点,通过科学的分析,了解他们对湿地环境的评判,全方位地测定湿地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行为需要。论文第二章是基于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的研究平台的建构。第三、四、五章分别从组团级、小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区湿地,论述居民对各居住区“湿地—行为”因子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并分析湿地与居民的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总结了居住区湿地构建技术要点。结论部分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一是基于湿地与居民行为共生的居住区湿地构建技术要点;二是就居住区层级对湿地规划布局和居民行为影响因素的总结;三是研究得到关于“湿地—行为”因子现状及评价结果与居住区层级之间的关系;四是就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在居住区湿地的可适用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运用传统的定性分析与科学的定量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中客观性不足,更直观地揭示了居住区湿地环境中居民的需要和他们对湿地环境的看法与意见调查,研究人的基本行为和心里活动,探索由人体感知出发的居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村住宅的建设量也在逐年增多并在全国住宅的建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缺乏足够专业的技术支持与引导,大量的农村住宅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种
全国有近170万个体育场馆,有大部分场馆一年中没有收入,一般为了重大比赛修建的较大型的体育场馆,绝大多数赛后利用管理不近人意,基本都由政府承担着巨大的费用。我国从有大型运
混凝土地板辐射制冷系统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有关此类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运行控制还面临很多问题。本文以实现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并通过分析混凝土辐射地板制冷系统
古城记录着城市肌理,维系着城市的文化血脉,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真实见证。自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先后共有133座古城被纳入了保护体系中,这些曾经的
本文以先秦时期河北地区古城池为研究对象,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朴素的生态思想为依托,对这些城市营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当前提出的“生
沁河中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古村镇,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沁河中游地区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必将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层面阐释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性、多元性、开放性,以及民主性的后现代社会价值观,并且指出,与通常的城市更新相比,城市棕
新城不是一个新概念,大城市地区发展新城在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大量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我国在建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中,虽然也运用了新城的思想与方法,但囿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势头的持续、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建设形成一股持续的热潮,各种规模的高校改建、扩建、新建工程方兴未艾,而大学城的建设更是“遍地开花”。但就目前
营平片区的骑楼作为城市里一种商住结合的特殊民居,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早已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住户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租户暂住的不固定性,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