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源性HMGB1调控平滑肌HSP20表达介导大鼠肺动脉高压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组由多种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疾病进展引起肺血管结构、功能改变,可造成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升高,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患者的肺组织病变与氧化应激失衡密切相关,PH发生时机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加,可通过损伤生物大分子、诱导细胞死亡促进血管病变,参与肺血管重构。作为感受血压的血管内衬,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可通过旁分泌调控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功能,进而影响血管阻力,参与PH疾病进程。大量研究显示,PH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存在显著相关。在平滑肌中丰富表达的热休克蛋白20(Heat shock protein 20,HSP20)可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动力松弛平滑肌,引起血管舒张。HMGB1及HSP20在PH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但在PH发生发展过程中,内皮HMGB1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及HMGB1与HSP20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目的:本课题通过构建PH大鼠模型及培养肺血管细胞,探究HMGB1、HSP20在PH大鼠中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增加对PH发病机制的了解、推动PH靶向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1)清洁级大鼠分别采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一次性腹腔注射及慢性低氧(Chronic hypoxia,CH)诱导PH的发生;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及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模型;(2)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H大鼠肺动脉中HMGB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3)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肺微血管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及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PAECs),使用MCT的活性形式--野百合碱吡咯(Monocrotaline pyrrole,MCTP)及低氧处理PMVECs及PAECs,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定位及表达;(4)酶解消化法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使用重组HMGB1处理PASMCs,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HSP20,观察HMGB1对HSP20是否造成影响;(5)使用H2O2处理PMVECs及PAECs,Western blot检测HMGB1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相比,PH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及右心室质量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dex,RVMI)均显著增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PH大鼠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或几乎闭塞,提示MCT组及CH组模型制备成功;(2)相较于Control组,MCT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HMGB1从胞核转位至胞质;MCT组肺动脉中HMGB1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3)MCTP/低氧处理可使两种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s、PAECs)胞核HMGB1转位至胞质;MCTP可造成两种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MGB1表达下调,且呈浓度依赖性;(4)HMGB1孵育可使PASMCs中HSP20表达下调;(5)H2O2暴露可造成两种肺血管内皮细胞HMGB1表达下调,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以上实验结果提示HMGB1与HSP20参与PH发病:氧化应激状态下,两种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s、PAECs)中HMGB1发生由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并可能释放至胞外,通过旁分泌作用于结构相邻的平滑肌细胞,造成平滑肌细胞HSP20蛋白表达下调,引起血管舒张-收缩失衡,在PH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改变口服降压药用药时间对降压治疗效果、血压达标情况的影响,分析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石狮市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337名就诊时诊室血压正常(BP<140/90mm Hg)却仍然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和(或)存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识别出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42例(其中男性2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HGF-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为评价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后的肺纤维化(PF),取7周龄的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18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LPS处理组(LPS组)。LPS组大鼠采用LPS三次给药法建立PF模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CYP)2J2基因过表达对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取8周龄250-300g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trol),肺动脉高压组(PAH),肺缺血再灌注组(IR),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组(PAH+IR),r AAV-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的肺动脉高
目的:分析既往入院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对术中参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分析,评估消融指数(AI)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手术方式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左房顶部线电隔离术+左房后壁线电隔离术(简称左房BOX射频消融术),将手术患者
逻辑哲学是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国外、尤其是在欧美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但目前在我国还属薄弱领域,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外对这个学科的研究的进展情况。莱思彻(N.Rescher)在《哲学逻辑学的主题》一书中给出了一个逻辑图谱,勾划了逻辑哲学所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特译出,以供参考。
期刊
背景:主动脉夹层是指内膜局部形成破口,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使内膜剥离形成真假腔的危重主动脉疾病,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药物根治,未治疗的患者中发病后每小时的死亡率增加1-2%。目前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年龄年轻化,误、漏诊报道多,死亡率仍较高。主动脉夹层发病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能够为寻找该病的
背景及目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属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五型中的第一型,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功能紊乱,并长期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这些病理改变使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增大,从而导致PAH的发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有极高致死率的严重疾病,几乎所有类型都存在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受损和收缩高反应性。5-羟色胺(Serotonin hydrochloride,5-HT)是一种强效的肺血管收缩剂,在PH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在PH动物模型中,也证实慢性低氧能够增强5-HT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反应。已有研究表明,5-HT的产生可激活相应受体,从而引起烟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基线血尿酸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患者650名,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证实阴性的166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选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和病历相关资料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心脏彩超LVEF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观察我院心内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探讨LDL-C未达标的人群特征,以及随访期间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为我国ASCVD患者LDL-C的管理现状与未达标人群特征提供真实世界证据,并为ASCVD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诊断为ASC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