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换,更是一种生命的内在诉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基本的行为,是对话的工具和手段,也最直接的体现了对话的效果。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存在的去对话和伪对话的现象以及该方面研究的欠缺是本研究的起因。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在对话视域下对幼儿园教师的提问状况进行了结构性分析和过程分析,真实的呈现幼儿教师提问的基本状况,从对话视角分析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幼儿教师提问的新走向——走向对话,尝试为提问中的师幼对话提供一些建议。本文的论述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有关对话教学和教师提问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及过程。二、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结构性分析,主要包括提问的主体、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总体分布,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的学历和教龄影响着教师的提问行为,教师的提问类型单一简单,提问次数频繁。三、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过程分析,包括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指向、教师的候答时间和理答行为。通过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教师的提问目的偏向传授知识技能,大多数提问都是面向幼儿群体,候答时间稍短,理答行为方式单一,缺乏将提问引向对话的有效策略。四、幼儿教师提问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结合观察实例,对自然情境下幼儿教师的提问进行真实的描述,从对话主体、对话情感、对话内容、对话持续性等方面分析幼儿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的幼儿观、教学观、对话艺术方面寻找原因。五、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新走向。根据结构性分析和过程分析得到的结论,笔者尝试从教师转变、提问主体、提问内容、提问目的、幼儿回答机会和教师应答行为六个方面构建师幼关系的新走向,尝试为师幼对话提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