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面对有限的城市绿化空间,屋顶绿化无论是从空间的体量上,还是打破水平空间的局限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阶段关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众多,而屋顶绿化生态效应研究却甚少,并且以往的屋顶绿化生态效益研究仅仅局限于单体植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抑菌的研究,并未对植物滞尘、吸收有害气体以及屋顶绿化配置模式生态效益等方面做过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对成都市屋顶绿化植物进行调查筛选后,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屋顶绿化作为调查点,对其常用的25种单体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四季的主要生态效益(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抑菌、滞尘、吸收S02)观测和比较。并通过叶面积指数比的方法,对调查中现有7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为今后促进城市屋顶绿化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5种屋顶绿化植物在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滞尘、抑菌、吸收S025个方面四季均表现不一。固碳释氧、蒸腾降温、抑菌效应为夏季效应高,冬季低,春秋两季能力中等,滞尘效应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能力中等,增湿效应为秋季高,夏季其次,春、冬两季较低,吸收S02效应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就单体植物而言,乔木中,天竺桂、四季桂、黄葛树和白玉兰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白玉兰、天竺桂的降温增湿能力较强,天竺桂、琴丝竹的滞尘能力较强,琴丝竹、四季桂、白玉兰、红枫的抑菌能力较强,红枫和琴丝竹的吸收S02能力较强;灌木中,栀子、杜鹃、小叶女贞、雀舌黄杨、金叶女贞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栀子、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杜鹃、月季、雀舌黄杨的降温增湿能力较强,金叶女贞、小叶女贞、栀子、雀舌黄杨、海桐的滞尘能力较强,月季、雀舌黄杨、杜鹃的抑菌能力较强,栀子、小叶女贞、雀舌黄杨、金叶女贞、金边六月雪吸收S02能力较强;藤本植物油麻腾的抑菌能力较高,固碳释氧能力及滞尘能力为中等,而降温增湿能力和吸收S02能力都较弱;草本植物马蹄金抑菌能力较强,滞尘能力和吸收S02能力为中等,固碳释氧能力和降温增湿能力较弱;蕨类植物肾蕨固碳释氧能力、降温增湿能力和滞尘能力为中等,抑菌能力较弱,吸收S02能力较强。对单体植物五项生态效益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乔木中天竺桂生态效益最好,灌木中栀子、杜鹃、小叶女贞、雀舌黄杨、金叶女贞、月季的生态效益表现最好,蕨类植物肾蕨生态效益较好,藤本植物油麻藤和草本植物马蹄金生态效益一般。将现有的7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各项生态效益值进行比较,得出现有的7种配置模式中生态效益最好为乔灌配置模式,由紫叶李、天竺桂、红枫、栀子、杜鹃、金叶女贞、丰花月季、海桐、红花继木、蔷薇组成。研究也表明,配置模式生态效应的高低与其组成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基于现有7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及25种单体植物各项生态效益值高低,对目前屋顶绿化常用四种配置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乔灌草藤配置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好,并提出了两种生态效益较高的不同植物组成方式,方式一:白玉兰、天竺桂、红枫、四季桂、栀子、杜鹃、金叶女贞、月季、海桐、红花继木、马蹄金、油麻藤;方式二:天竺桂、紫叶李、四季桂、腊梅、海桐、雀舌黄杨、南天竹、金叶女贞、栀子、月季、马蹄金、油麻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