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掌握流动人口中重点人群渔船民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校正感染率,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地区和职业人群之间的血吸虫感染水平,掌握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流动人口中血吸虫病传染源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洞庭湖流域岳阳县对流动人口中的血吸虫病高危人群渔船民开展横断面调查。设计统一问卷,内容包括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及信念、行为现状及其接受健康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信念正确率、正确行为形成率等指标。同时,收集渔船民的粪便样本,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渔船民疫水接触情况、查治历史等信息。对收集的粪便样本,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粪便DNA。针对日本血吸虫18S-rRNA基因片段合成特异性引物对(18S-FW:5-TTCCGATAAC GAACGAGAC-3’,18S-RV:5’-AGCGA TAAAG CCACT ACAAC-3’),以提取的粪便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每批实验均设置阴性、阳性对照。分别取PCR扩增产物及DNA marker加样至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PCR扩增产物在469 bp位置处出现相应条带即判为血吸虫核酸阳性,否则判为血吸虫核酸阴性。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监测流动人口 11834人,其中11558人接受了血清学检查,发现血清学阳性者419人,370名血清学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阳性者为25人,其中渔船民19人。2005-2014年间,除2013、2014年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之外,其他年份流动人口校正血吸虫感染率为0.07%~0.74%,以2006年最高,2008年最低。感染率在不同年份、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份=15.10,P年份=0.03;χ2职业=115.18,P职业<0.01;φ2地区=13.18,P地区<0.01)。渔船民的血吸虫校正感染率较高。对湖南省岳阳县的渔船民进行调查,共计调查渔船民601人。血防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调查结果显示,渔船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为76.66%,其中关于血吸虫感染方式、中间宿主、预防方法三项问题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关于血吸虫病对儿童的影响、对妇女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三项问题的知晓率低于70%。渔船民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为90.35%,安装粪便收容器、使用岸上公共厕所及服药的血防态度正确率均在95%以上,而预防、治愈血吸虫病的信念正确率在90%以下。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为56.91%,渔船民接受查病、接受治疗和服药的正确行为率均高于98%,但是使用粪便收容器、接触野外水体时的防护行为以及使用岸上公共厕所的正确行为率均低于35%。本次横断面研究在血防KABP调查的同时,对601名渔船民开展了血吸虫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7.40%,以副业渔船民为主,占59.90%,91.18%的调查对象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群占87.53%。PCR检测共发现阳性样本83个,血吸虫核酸阳性率为13.81%(83/6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从事现职业时间、历史治疗次数、近两年治疗血吸虫病情况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渔船民是流动人口中血吸虫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流动性强,监管困难,应在今后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渔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较好,但是血防正确行为率相对较差,血吸虫感染现状仍不容乐观。从事现职业时间较长、年龄较小、历史治疗血吸虫病次数较少、近两年未治疗过血吸虫病的渔船民感染血吸虫的风险更高,需针对以上人群强化防治措施,精准防治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