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缓刑、免刑的适用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愈发突显出来,与国家严厉惩治贪污腐败的形势显得格格不入。鉴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和人民群众对惩治腐败的强烈期盼,如果对职务犯罪在处理上片面强调刑罚轻缓化,会引发不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正义性判定上有所差别的问题。因此,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已不单单是理论界关注的法学前沿课题,也成为需要司法部门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这就是本论文研究选题的出发点。目前,关于职务犯罪的量刑问题在立法上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比如,缓刑、免刑的适用标准不够明确、某些职务犯罪的法定刑设置不够完善、配套立法相对滞后等等。由于实践操作上难以找寻到明确的参考依据和评价准则,对自首等量刑情节认定的司法适用问题存在争议,法官对职务犯罪的量刑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容易造成缓刑、免刑被过多地使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结果,成为严重困扰司法实践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从严惩治贪污腐败的声势浩大,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惩治职务犯罪的需要,体现法治的公正与权威,顺应人民群众对打击高官犯罪的强烈呼声。本文以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定义解读为理论基点和切入点,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进行初步研判。以某区检察院三年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判决情况为样本,全面调查剖析了职务犯罪轻刑化的主要表现,通过对职务犯罪有罪判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对相关案例与数据的法律逻辑分析,总结归纳出职务犯罪轻刑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发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轻刑化存在违背罪刑均衡原则、造成司法机关公信危机、增加诉讼风险、削弱刑罚的打击效能等危害,在此基础上从立法原因、司法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法律价值判断,并深入挖掘职务犯罪轻刑化的产生原因,建议通过完善职务犯罪的量刑的立法规定、强化职务犯罪量刑的法律监督、纠正错误理念、完善监督体制等途径,对职务犯罪量刑失衡现象进行制约,解决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形成“不敢贪、不能贪”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职务犯罪量刑能够更好地实现刑法打击犯罪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