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后小资文学”比较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张悦然与青山七惠作品可以归为“后小资文学”的这一共同特点出发,寻求二者同属于“后小资文学”的创作特色并对其做系统性的梳理。理性分析“后小资文学”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结合时代语境关照,探寻“80后”作家作品的创作走向。在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基础上探究为何中日“80后”作家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都会创作出有“后小资文学”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且思考两位作家的作品又体现出哪些不同之处,为今后此类作家创作提供思考方向。本文将在绪论部分对张悦然和青山七惠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叙述本文的基本内容及创作特色。在本文的第一章会对“后小资文学”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会对“后小资文学”进行界定。阐述“小资文学”与“后小资文学”的关系。在第二小节会分别从时代背景、个人成长、理想与命运三个方面分析“后小资文学”产生的原因。第二章将对从最有“后小资文学”特色的一点,即对“城市流行病”的剖析这一点出发,分别从孤独成长的阵痛、缺爱引发幻想性依恋、没有结局的爱情、中日“飞特族”之异同几个方面出发,对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后小资文学”进行比较分析。以上几个“城市流行病”正是当下中日社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最有特色的问题,将具有实际现实意义。第三章将对“后小资文学”向着“纯文学”方向靠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将以张悦然与青山七惠的作品为依托,分别从脱离“小资文学”物质依托进入精神层面、死亡书写态度、对悲壮的美感的追求、对人生终极关怀的追逐、叙事话语与自我构建几个方面出发。“后小资文学”逐渐体现出来的“纯文学”特点预示着“后小资文学”文学性、思想性及哲学性的提高,这对于“后小资文学”来说无疑是可喜之处,这也代表着“后小资文学”将寻求到新的出路。在第四章将写到“后小资文学”创作给文学发展带来的启示。这一章分别从与孤独的和解、爱的寻觅、“小资文学”发展的理想方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推动“小资文学”的发展和为“后小资文学”能够在文学史上争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直肠手术患者血清IL-2和IL-6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
本文针对煤矿巷道掘进临时支护时,将传统的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装置应用于高度在3.5m以上的高巷道时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煤矿高巷道的机载临时支护装置,对其
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学专业概念,但对它的定义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成本概念及其演变的基本考察,对多种不同的成本概念进行区分,并就有关成本概念的理解提出
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早期从道情、三弦书(包括莺歌柳、仪封三弦)、山东大鼓、琴书等曲种移植、继承了大量优秀传统
干旱会造成植物体的水分缺失,使体内的活性氧(ROS)增加,进而会导致产生氧化胁迫损伤,影响植物体正常的生长。因此研究干旱以及干旱过后复水的生理机制变化对于果树生产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寒富’苹果进行聚乙二醇(PEG)处理、干旱及复水处理,研究叶片的生理及分子响应,为进一步探究‘寒富’苹果的干旱调节机制及提高耐旱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苹果叶片
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力与经济文化所形成的最大限度的汇聚体。本文以城市共享与感知视域下的开放空间设计策略为研究目的,选择与市民生活耦合度较高的街道开放空间与社区开放空
本文以美国Alfred大学和中国WHUT的2017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课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课程类别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