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张悦然与青山七惠作品可以归为“后小资文学”的这一共同特点出发,寻求二者同属于“后小资文学”的创作特色并对其做系统性的梳理。理性分析“后小资文学”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结合时代语境关照,探寻“80后”作家作品的创作走向。在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基础上探究为何中日“80后”作家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都会创作出有“后小资文学”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且思考两位作家的作品又体现出哪些不同之处,为今后此类作家创作提供思考方向。本文将在绪论部分对张悦然和青山七惠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叙述本文的基本内容及创作特色。在本文的第一章会对“后小资文学”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会对“后小资文学”进行界定。阐述“小资文学”与“后小资文学”的关系。在第二小节会分别从时代背景、个人成长、理想与命运三个方面分析“后小资文学”产生的原因。第二章将对从最有“后小资文学”特色的一点,即对“城市流行病”的剖析这一点出发,分别从孤独成长的阵痛、缺爱引发幻想性依恋、没有结局的爱情、中日“飞特族”之异同几个方面出发,对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后小资文学”进行比较分析。以上几个“城市流行病”正是当下中日社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最有特色的问题,将具有实际现实意义。第三章将对“后小资文学”向着“纯文学”方向靠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将以张悦然与青山七惠的作品为依托,分别从脱离“小资文学”物质依托进入精神层面、死亡书写态度、对悲壮的美感的追求、对人生终极关怀的追逐、叙事话语与自我构建几个方面出发。“后小资文学”逐渐体现出来的“纯文学”特点预示着“后小资文学”文学性、思想性及哲学性的提高,这对于“后小资文学”来说无疑是可喜之处,这也代表着“后小资文学”将寻求到新的出路。在第四章将写到“后小资文学”创作给文学发展带来的启示。这一章分别从与孤独的和解、爱的寻觅、“小资文学”发展的理想方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推动“小资文学”的发展和为“后小资文学”能够在文学史上争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