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对于我国过往的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了研究,并测算出我国在2036年,基础设施的总投资额将会达到20万亿美元。麦肯锡的测算结果不仅考虑到了我国日益高涨的基础设施需求,同时还考虑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速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象主要包括了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电力等与民生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建设物。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出了要在电力、水利、交通、能源等多个方面大力投资,快速推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基础设施作为投资标的物具有投资回报稳定、投资周期长、风险程度低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养老金寻找投资标的的最主要考量。因此,促进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实现投资方与投资标的之间的良好匹配,还能够在两者之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养老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在国际社会中,投资基础设施的方法有很多,主要还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直接投资指的是通过挑选项目-投资项目-运作项目等一系列的过程,实现对于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则是指通过信托、基金、股票、债券等方式,介入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很多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式在我国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养老金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投资基础设施的具体流程以及面临一些问题。B0T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该类融资方式已经成为我国项目融资的主流方式,也为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类方法在实际运作以及风险控制过程中,渐渐的显露出一些弊端,使得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窘境。为了改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方式,基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更加适应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方式——PPP模式,该模式提倡养老金在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时与政府共同占有主导地位,为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投资和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引入了更加专业的运营方法和风险管控方法,提高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效率,降低了项目的风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