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印尼语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对比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与人体词语有关的问题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大热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主要体现在汉语与英语的对比,有关汉语与印尼语的对比研究成果不多,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人体词的本义不难理解,但由于汉语、印尼语里的人体词都有大量的隐喻或转义用法,且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繁,也就造成了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上的困难。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包括映射理论、意象图式和ICM(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探讨汉语、印尼语人体词“头/首(kepala)、眼/目(mata)、脸/面(muka)”语义转移的特征。然后采取归纳的方法,对汉语、印尼语人体词语进行语义转移及词义取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发现汉语、印尼语人体词语义转移的共性与特性。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与印尼语的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从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汉语与印尼语人体词“头/首(kepala)、眼/目(mata)、脸/面(muka)”语义转移的方式和途径基本上是一致的,其隐喻、转喻意义也有规律可寻。但是汉语的隐喻表达比印尼语的更为丰富。汉语与印尼语人体词语义转移的现象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共性大于特性。共性反映了人类认知的普遍性,个性则验证了汉民族与印尼民族的文化相对性。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论述了研究背景、人体词语研究现状、语料收集与考察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别对汉语、印尼语人体词“头/首(kepala)、眼/目(mata)、脸/面(muka)”语义转移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的异同。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文的观点,研究之不足以及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实践经历,从对成功汉字学习者学习方法调查与汉字学习者和教师的个案访谈入手,并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程度进行研
目的:通过保留不同长度的小肠的小肠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FP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血清支链氨基酸含量(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
目的:研究计算机相关视动性眼球震颤分析仪检测视力的可行性、准确性、稳定性。方法:收集可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的受试者218名,再用计算机相关视动性眼球震颤分析仪进行视
背景近年来,对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是否可行种植治疗,是否更易患种植体周围病(peri-implant diseases,PIDs)一直存在争议。有些研究发现OLP患者种植
跨文化适应是指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逐渐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本文以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南京特殊的地域环境中所面临的中国文化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他将文艺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并长期致力于建立一种文化研究与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文化产品与社会之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未来5G通信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5G通信速率的要求,未来的5G通信将采用小蜂窝或微蜂窝的组网方式,形成支持多标准、多制式、多频带共存的异
实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患者脑内的慢性神经炎症对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背景]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发病率逐年升高。越
目的:本项目中,我们拟探索lncRNA AK085865在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中对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进一步深入探讨AK085865在体内环境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