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军堡形态规制研究与比较——以西北地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长城防御工程是由众多军堡、关隘、烽燧、墩台共同构成的一道具有层级性、纵深性的完整防御系统。为了防御外敌入侵,明朝政府修建了上千个军堡,这些军堡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各级军堡根据一定的都司卫所制度和九边军镇体系进行排列与修建,同时根据明朝特有的驻军制度和军屯制度进行军堡内部的组织与管理,共同保障了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正常运转。  本文着力于探讨明长城各级军堡管理制度、空间结构、建筑形制等规律,并探讨其相互关系问题。文章从首先通过对于“堡”与“寨”词义的辨析,更好的理解“军堡”的基本含义,有利于研究中的分类和保护。总体上分析了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总体概况,并重点统计分析西北四镇大同镇、延绥镇、宁夏镇和固原镇修建规模、军堡数量和修建时间等因素。  其次,从社会学层面的详细阐释明长城防御体系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内部管理模式,分析军堡的制度分级以及各层级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延绥镇具体数据统计分析明长城军堡的管理组织以及军屯军户的组织管理状况,并详述长城沿线西北四镇马市的起源与发展。  再次,以大同镇为例统计分析军堡的平面布局、建筑特征,从建筑学层面详细分析军堡的形态规制,并试图总结其建造规律。文章最后对明长城西北四镇各级军堡保存现状进行统计,简要分析其发展成因,找到明代军堡等级与现在城市行政区划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明长城军堡遭到破坏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相关保护规划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领域,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比较集中于建筑的物质生命周期。而忽略了建
结构存在于建筑中,代表着一种秩序。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呈现了剧烈的变化,各种学科、各种思潮相互渗透和融合,前所未有。建筑结构已经开始不甘寂寞,只发挥基本的
城市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承载人居功能的主要部分就是城市的住区,住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直接关系甚至决定了城市未来脚步的低碳生态程度。住区
新疆额敏县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枢纽地带,曾经不仅是丝路的驿站,还是帝王修养生息的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她不停的汇集不同民族文化,在曾经创造迷人的草原文明
学位
吐鲁番在其特殊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下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它们是吐鲁番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特殊环境下生存与生活经验累积的成果。吐鲁番传统民居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定居的主要手段,其与具体的地点及环境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建筑的地域性是人类聚落及建筑形态与当时当地自然及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年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始终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人烟稀少的边境沿线,开荒垦田、建城筑镇,并且逐步建立起了以纺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