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木矿田是西昆仑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铜成矿区,前人多认为其成矿类型为沉积改造或MVT型,但对改造成矿动力与水热对流机制阐述不清。本文基于铅锌(铜)成矿规律研究,从矿田内新近发现的大量镁铁质岩脉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其成矿关系研究出发,认为塔木矿田属于MVT型,水热对流—改造成矿动力源自燕山期镁铁质岩浆侵入作用,铜钴等成矿物质与镁铁质岩有关。主要认识如下:1)塔木矿床Ⅰ号主矿体,2340水平以上,矿体倾向南西,2340到2300水平,矿体走向上逆时针旋变,倾向变为近直立;2300到2270水平,矿体水平方向上继续逆时针旋变,倾向则变为北东,可能与深部隐伏的镁铁质岩侵入作用有关;2)岩脉ω(Si02)43.86×10-2~47.24×10-2,平均45.7×10-2,∑REE为172.57×10-6~244.79×10-6,δEu为0.81-0.93,δCe为0.83~0.87,A.R为1.1~1.51,DI为15.6~36.67,FL为16.65~36.58,MF为69.54-83.35,可知岩脉为辉石—辉长—辉绿岩,轻稀土富集,Eu亏损,岩浆演化过程中橄榄石、辉石、长石等不断晶出或者残留在源区,后期有富铁矿物加入;Ti-Zr图解,(FeO)-MgO-Al2O3图解,K20-Ti02-MgO图解和F1-F2图解综合显示岩浆起源于板块内部,可能与塔里木大面积岩浆活动有关;3)岩脉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993~18.396,207Pb/204Pb为15.598~15.65,208pb/204pb为38.187-38.493,与矿石铅、围岩铅相似,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但部分具幔源铅特征,应来自岩脉;岩脉δ34S‰为—12.6-1.2,矿石δ34S‰为—29.3-3.9,具有生物还原成因硫特征,但可能混入部分岩浆硫;4)综合研究发现该矿田内的矿床成矿类型为MVT型,但受镁铁质岩浆侵入水热对流—改造成矿动力改造,且岩浆侵入作用提供了部分铅与铜钴成矿物质;5)塔木矿田深部,特别是东侧岩脉出露区深部,可能存在大的隐伏岩体;深部找矿前景广阔,除铅锌矿体外,在岩脉(体)外围和接触带上,很可能找到脉型或者其它类型铅锌铜多金属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