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本实验属于菌陈蒿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分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了主药茵陈蒿有效成分的分离;应用代谢物组学的方法对茵陈蒿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属于菌陈蒿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分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了主药茵陈蒿有效成分的分离;应用代谢物组学的方法对茵陈蒿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酒精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物组学进行探索,阐明了该成分的保肝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传统柱色谱技术,分离并鉴定茵陈蒿有效成分;以代谢物组学为切入点,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大鼠四氧化碳和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
1.对茵陈蒿有效部位进行了成分分离与鉴定,分离并得到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同时,还分离得到了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绿原酸、豆甾醇、7-甲氧基香豆素、槲皮素、东莨菪素和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9个化合物,为后续药理及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对茵陈蒿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得到了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防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作出全新解释。
3.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酒精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行了代谢物组学的研究。通过模型组和空白组的主成分分析,得到了4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
通过4个特征生物标记物的轨迹变化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本实验对茵陈蒿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及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进行了代谢物组学的研究。从代谢物组学角度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酒精所致的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别找到了不同动物肝损伤模型的生物标记物并绘制了肝损伤作用趋势图,通过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对两个模型生物标记物轨迹变化的影响,阐明了茵陈蒿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本质。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英语口语100句课堂教学的概念模式,从对口语100句教学的内容、作用及说的教学策略来讨论幼儿英语教师口语100句教学。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conceptual model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诸多新式教法,给英语教学注入了大量新鲜的活力,对话式教学法就是其中较为普及的一种。本文首先探讨了对
高职英语评价体系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教师教学方向、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英语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此提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其中,社会尤其重视学生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要能够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绘本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实现教学时,应该实现和课本的结合,然后对其针对课型深入分析。
I
摘 要:英语词汇复习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平时学习时死记硬背,耗时费力,但效果不佳。为了突破学生的词汇关,提高高考英语成绩,高三英语词汇复习要把握好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做好重点词汇的归纳与拓展;指导学生在相应的语境中学习词汇;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为高考英语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方法 词汇复习是高三英语备考中最基础而又重要的环节,其效
本文通过介绍现代德语中外来词的来源及原因,阐述了其他欧洲语言对德语词汇的影响,分析了外来词在德语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最后指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必然带来各民族语
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合作学习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大初中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因此
本论文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相关国家课标为标准,将国内外“翻转课堂”理论作为参考,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做了设计,以期给相关教育者提供借鉴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雪松属(Cedrus Trew)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松针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工艺及体外抗肿瘤生物效应,探究雪松松针总黄酮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雪松松针总黄酮,利用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通过静态吸附-解吸法,以对雪松松针总黄酮静态吸附-解吸率、吸附量、解吸量为指标,从12种不同极性、孔径、比表面积大孔吸附树脂中,优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