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住房问题关系着民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纷纷对住房政策的效用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不管这些研究是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还是福利经济学理论,抑或是住房“过滤”理论,学者们几乎得出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相比较住房补贴政策的两种形式:货币补贴和实物补贴,货币补贴对消费者的效用更高,实行货币补贴政府监管的成本更小,并且能有效地加速住房“过滤”的速度等。但是我们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到现在60多年的发展,政府在实施住房政策时只有短短两、三个时期穿插了货币补贴这种补贴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实物补贴的补贴方式。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矛盾提出问题:第一、为什么政府在知道理论上货币补贴效用更高的前提下还仍然采用实物补贴的方式呢?为什么在我国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期和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期,实物补贴都是我们住房补贴的核心方式?第二、就我国成立60多年来,所实行的各种补贴方式哪些是对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经济发展有效的,哪些又是效用不高的呢?我国住房补贴有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是政府补贴时可以采用的手段,但是因为补贴的对象不同,所以补贴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那么我国到底应该采取哪种补贴方式更好呢?或者是我国在哪个时期、哪个阶段、哪种经济环境下采用何种补贴方式更有效呢?所以本文将我国住房政策的演变与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实施后的成效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阐述。本文首先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例,对我国住房补贴政策中所实施的三种补贴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到了货币补贴具有优越性,因为货币补贴是消费者效用增加得最大的结论。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我国住房政策改革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类,再列举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近几年的主要住房政策。由此发现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在第一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用三章来解释政府的住房补贴政策的选择。在第二章中,文章对前人提出的相关理论和观点——消费者行为理论、福利经济学与住房“过滤”理论——进行了一个综述。这不仅使我了解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也进一步确定了论文的研究问题。在第三章中,文章主要就1949年——1991年期间的住房补贴制度选择进行了解释,而在第四章中,文章主要就1992年——2010年的住房补贴制度选择进行了解释。这两章的分析都是结合我国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条件进行的,应该说主要是一种制度层面的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就每个阶段来看,我国住房补贴政策的实施是有其道理的,不仅顺应当时经济的发展还有提高消费者的效用,使得社会整体的效用都得到了提高。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思考如何完善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我国以后住房政策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根据我国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程度、消费者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顺应经济周期及人口的变化,制定能稳定市场有效刺激消费者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完善我国的住房制度,尽量做到不浪费资源,保护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利益不被高收入的投机群体所挤占,提高我国住房政策的效用。同时要建立完善完备的住房制度法律法规,让我们的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给违规者警示作用,规范市场和个人的行为;三是在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同时应将廉租房建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层次住房市场体系;四是坚持效率优先,以市场调控为主,兼顾公平,政府的宏观调控为辅,只对市场失灵的部分做出弥补和修正,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长效的发展下去。本文的特点是循着我国住房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分析每一个政策作用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住房的价格和销售量,以此来分析那一时期所实施那项住房政策的原因,并对比这一政策实施前后人民生活改善的情况,以此来判断这项政策的效用高低,进而说明虽然从理论上可以证明实物补贴不是最好的补贴方式,但是实物补贴却不能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由于现在我国经济还处于高速的发展中,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占有资源很低,供需没有平衡,所以实物补贴其实更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根据经济学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的实际情况对比,发现存在差异和矛盾,进而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理论和现实相悖的现象呢?是不是与理论相矛盾的政策措施都是无效的呢?本文就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将我国从建国以来到现在所实施的住房政策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选取的时间段长且完整。但是由于影响住房供给以及影响房屋价格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这一角度,选取了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的全国房屋每年的在建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价格、人口数量、职工工资收入、GDP、CPI、城镇居民在住房上的支出和总支出等指标来分析说明,没有完全剔除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可能深度有点不够。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弥补这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