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事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于2009年12月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0%-45%”。如何通过省市层面的努力实现这一国家层面的承诺,是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等信息,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IPCC指南》提供的方法学,估算江苏省2005-2010年能源与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江苏省能源与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基于国家和江苏省能源和低碳发展相关政策,设定江苏省未来的低碳发展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江苏省到2050年的碳排放趋势,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分析江苏省未来减排路径,为江苏省减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能源消耗和工业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5.30亿吨CO2e增长到2010年的7.21亿吨CO2e,年均增长率为6%。其中,工业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比重最大,约占排放总量的67%(2010年);其次为工业生产过程(18%)和交通部门碳排放(8%);(2)2011-2050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最理想的方案中江苏省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届时,江苏省碳排放总量约为13.6-15.3亿吨CO2e,碳排放强度约为1.14-1.27吨/万元,人均碳排放约为17吨/人。其中,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幅较大,将成为江苏省未来减排的重点之一。(3)未来,江苏要想探寻一条既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道路,必须要从引导需求、优化结构、提高技术效率和改善能源供应方面努力:一要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能源服务需求;二要优化生产结构和服务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三要加快技术研发,促进终端用能技术水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