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物质财富和生产力都以指数式的速度增长,危险和潜在的不安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给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科学化的应急管理是化解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理论界,应急管理研究已经实现了从应急管理技术、应急管理机制到应急管理实践的综合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论文选取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急救援作为分析对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将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可能导致处置延误、效率低下、灾难后果蔓延甚至扩大等问题,提高应急救援系统的可靠性对应急管理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借助系统工程学人-机可靠性理论和因素分析方法,构建应急救援系统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用解释结构模型进行数理分析,探索完善应急救援活动的关键路径。论文指出应急救援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发挥应急救援的各项功能,完成既定的应急救援目标的能力及其稳定程度。从包括人的可靠性、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机制的可靠性等角度提炼应急救援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子。人因可靠性的影响因子包括应急指挥官、参谋系统、救援部队、一阶指挥对象、受灾民众和社会大众等。救援保障系统主要受到人力资源保障、物资基建保障、技术设备保障和信息沟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管理机制的可靠性主要有权责分配、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应急预案等影响因子。论文将这些影响因素纳入到网络拓扑结构模型之中,进一步界定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公众行为反应能力、应急指挥官个体特质以及管理制度对提高应急救援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论文选择北京7.21暴雨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了理论内容。论文认为应急救援系统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固定的,除了受到内在因子影响外,随着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发展演变过程的不同,应急救援的目标和困难程度也不一样,从而应急救援系统的可靠性程度也会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