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风险分配视域下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运用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学者对刑事证据法的研究热情高涨,相关著作、文章不胜枚举,可以说,证据法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然而与研究的繁荣景象相比,刑事证据法学体系仍未建立,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对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及其运用的梳理。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刑事证据法原则,学界对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故,这篇文章立足于刑事证据法这一分立的立法模式,旨在对我国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运用进行研究。本文在归纳既有原则认识现状及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将错误风险分配作为证据法的基本目的,并在错误风险分配视域下研究我国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及其运用。据此,文章的写作脉络大致分为以下步骤。首先概述我国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认识现状,将学界认同度较高的十项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简单概述,并对证据法原则与程序法原则的概念加以区分,以此加深对证据法原则的认识。通过概括当前研究现状,既总结出当前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未形成统一认识的现状,也发现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既有认识存在理论来源不一,原则定义不清晰,以及原则的独特性缺失等问题。其次引入错误风险分配理论作为刑事证明法的目的,论述其对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产生的法理影响。分析“发现真相”和“规范证明”存在“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冲突,及适用成本高、范围广等问题,不宜作为刑事证据法立法目的。在对错误风险分配理论基本内涵,刑事审判中错误风险的运用以及错误风险存在的应然性进行阐述后,揭示证据法的目的在于错误风险分配,保证裁判公允性,将其作为支撑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法理基础。然后论述错误风险分配对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产生的制度影响,并将刑事证据法理论体系作为证据法原则的规范基础。证据法的独立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及实践运用上,还体现立法上。回溯我国证据法发展历程,证据法独立价值越加明显,证据法单独立法具有正当性。并将证据法理论体系划分为证据规范、证明规范及推定规范,确定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所在的制度范围,确保刑事证据法原则运用研究符合体系规范的要求。最后介绍错误风险分配视域下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及运用,包括证据法定原则、有限推断原则及有利被告原则,说明三项原则具体内涵及理论依据。并以杜培武、聂树斌及腾兴善三个案例为证,论述三项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司法意义。根据三项原则的基本要素,论述证据法定原则及有限推断原则的规范意义、有利被告原则的立法意义,将刑事证据法原则的理论意义与司法意义相结合。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错误风险分配为理论基础,阐述错误风险分配对以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法理影响和制度影响,构建错误风险分配指导下的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法理基础和规范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证据法定原则、有限推断原则和有利被告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加以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的热词,我国也大力号召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根据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实施规划,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具有高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
学位
作为严重侵害公民性权利的一类犯罪,性侵害犯罪及其再犯对被害人及其家庭、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虽然性侵害犯罪的立法已经成熟、司法实践也较为完善,但是仍然缺乏系统化的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措施。本文的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了性侵害犯罪及其再犯的基本内容、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我国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完善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机制的建议:完善性侵害
2019年中旬,笔者得到了官方赠送的人大重阳系列—“中美关系与贸易谈判-美国商界的观点”会议的录音资料,认为其非常有价值,可以用作相关分析及学习资料。因此本文采用了模拟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并撰写了此次报告,得出平时学习中及能力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之处,也希望通过此报告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除此以外,本文中的分析内容及不足之处,也是新手译员们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对于刚开始接手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企业的使命在于不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同事阻抑这一蓄意破坏人际关系的负面行为,长期阻碍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及维系,严重影响个人工作上的成功及良好声誉,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职场中的员工,探究同事阻抑产生的负面行为。本文基于自我验证理论,对同事阻抑、组织自尊、人际偏差行为、关系型自我建构的国内外文献进行
本文是基于亚当·库珀的《文化:人类学家的阐述》第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介绍了20世纪初欧洲关于“文化”的争论以及战后美国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概念的后续发展。其中第一章“文化与文明:法国、德国和英国的知识分子,1930-1958”,主要介绍了吕西安·费弗尔、诺伯特·埃利亚斯和T.S.艾略特的思想。它阐述了文化的演变过程,文化与文明间的争论,以及它们对法国、德国和英国人类学的影响。由于其较强的学术性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