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寒积腹痛方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观察自拟寒积腹痛方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论证自拟寒积腹痛方在临床运用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组方原则,为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观察自拟寒积腹痛方治疗儿童FD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纳入66例4-14岁符合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诊断的门诊病人,按门诊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口服自拟寒积腹痛方(药物组成为陈皮、清半夏、党参、茯苓、干姜、制吴茱萸、炒白术、木香、白芍、黄连、紫苏梗)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保和散(姜汁调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停药。评价疾病控制情况及用药时的不良反应,观察服药后2周、4周阶段,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的变化,并对比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通过停药1个月后的随访观察各组药物的持续疗效。  结果:  本试验计划纳入66例,实际共纳入58例患儿。  (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服药4周,各项主次症均较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在服药4周,各项主症及部分次症较疗前得到缓解(P<0.05)。  (3)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服药2周后在主症积分与总积分中显示出差异性(P<0.05),在服药4周后两组在主、次症积分与总积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  (4)疗效比较:服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经统计学处理,P=0.0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两组服药2周后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服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经卡方检验后P=0.017(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組比较,疗效显著。在疗后1个月回访中,治疗组服药4周与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比,P=0.609(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比较为P=0.000(P<0.01),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远期疗效上更为显著,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结论:  FD作为儿科常见病,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多数儿童FD与“虚寒体质”有着密切关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后天调护失宜,偏食生冷,均可损伤小儿脾阳,产生脾胃虚寒的症候,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食少纳呆、手足不温等症状,运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每获良效。自拟寒积腹痛方针对其脾胃虚寒证型,在缓解临床症状、后续巩固疗效方面效果显著,与对照组保和散(姜汁调服)比较,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一系列脾胃虚寒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Meta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中药干预对
目的:收集、整理《内经》古天文医学知识文献,并利用知识仓库建库管理系统平台(TPI),完成《内经》古天文医学知识数据库的建设,并对《内经》古天文医学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目的:  观察“调神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以期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正>梆子腔系地方戏是中国戏曲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支系最多的声腔体系,几乎没有之一。腔系的自然形成,形成于路岐艺人昔日的"冲州撞府",更是在四方流散之后亲和了当地
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将一个原本平淡的凶杀故事,通过非线性的叙事,将其打乱、重组,使故事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拓展了电影被解读的空间。通过缜密的逻辑和精妙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