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抑价是指证券上市首日收盘价超过发行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是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金融异象之一,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形成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赢者诅咒假说、所有权控制假说、价格支持假说、市场分割假说、避免诉讼假说、投机泡沫假说、短期寻利假说等。对于我国特别异常的IPO抑价现象,国内学者还从发行制度进行研究,认为股权分置、价格及市盈率管制等因素是我国IPO抑价的主要原因。为了找出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因素,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视角,从两个大的方面对抑价现象加以研究:一方面可能是一级市场定价过低;另一方面是二级市场首日收盘价过高。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说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介绍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相关IPO抑价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我国创业板功能定位以及IPO抑价现状,说明创业板“三高”有碍其功能的实现,进一步说明研究的必要性;第四章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全面寻求创业板IPO抑价因素;最后一章提出提高IPO定价效率的一些政策建议,以改进目前高抑价现象。相对于前人IPO抑价研究成果,本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改进。文章以我国创业板开板至2010年12月31日发行并上市的股票为样本,进行抑价分析。首先对一级市场定价合理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提取主成分的方法,即得到全面反映公司基本面的评价指标,又为后续统计分析提供了很好的自变量。通过分析表明一级市场相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定价效率更高,为了回避回归分析只是相对说明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又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一步说明一级市场定价合理性。其次,既然一级市场定价相对比较合理,那么文章顺理成章地从二级市场寻求抑价原因。本文选取抑价率作为衡量IPO抑价程度的指标,并用市场指数加以调整。在研究IPO的抑价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模型的正确性,而是看重不同模型的相对重要性。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海选各种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力求比较全面地找出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这段时期内我国创业板新股一级市场的定价已经偏高,二级市场的投机行为进一步推高价格。最终发现,中小板指数、上市日中小板指数涨幅、净利润增长率、中签率、换手率等指标对调整抑价率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完善询价制、引入绿鞋机制、完善退市制度等因素来保证IPO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以使IPO配置效率的提高最终得以实现。本文的一些结论可以为创业板投资者投资进行参考,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