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allseitige Produktion der ganzen Erde〈Sch pfungen derMenschen〉)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原理。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史为主线,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分析为基础,从中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结论。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生产的全面化、多样化日益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对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今世界这方面的现实和趋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它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也是如此。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指出了:私有财产是如何在工业和工业财富的形式上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且如何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①。同时也是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自始就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的劳动与人类自身的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并且把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看做不过是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的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③;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④。同时,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①。我国学术界以往与本文相关的研究,多系分别从哲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的“马克思全球化问题研究”和“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研究”及“总体生产思想研究”等。本文则旨在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上,并且把“全球化”和“全面生产”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加以整体性的综合研究和展开。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厘清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确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理论内涵以及在马克思的思想整体中的理论地位,为完整把握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理论视点。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考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和内容,并且从中得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结论。本文在研究上主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方法,在叙述上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同时注重文本考证、理论发掘与阐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阐述现阶段研究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意义;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二是探讨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内涵及其理论特质;三是探讨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四是分析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理论前提;五是分析理论的形成过程;六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启示,七是概括理论在当代的演变,以及理论的当代价值;八是结束语,指出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刚刚开启的历史实践课题。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发展是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历史前提。正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促成了马克思早年思想的转变和批判对象的转变,同时也是马克思得出历史唯物主义结论的重要依据。第二,全球全面生产理论来源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是绝不仅仅是以上三个部分。马克思对包括古希腊哲学在内的的整个欧洲文化的研究和对世界历史的研究都是其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第三,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全球全面生产思想的初创期、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形成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为基础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成熟期。第四,认识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内涵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全面”生产和世界历史中的社会主义全面生产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五,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和具体历史实践相结合,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只能沦为空谈,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只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在当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