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区别于班级的体育学习形式,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主动学习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研究中小学体育社团,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实现中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分析当前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如何促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中小学体育社团对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对学校校风校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主要是以体育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总体的社团数量偏小、社团新兴项目较少;社团活动较大部分选择在下午课外活动进行活动;目前看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事业拨款与学校自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主要组织结构是体育部(组)直接管理社团的模式,社团的规章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社团活动安全和纪律方面。北京市中小学生对体育社团喜爱程度较高,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参与娱乐方面。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内容主要以专项技术学习为主;中学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30分钟—60分钟,活动频率每周1—2次居多,小学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60分钟或60分钟以上,活动频率在每周一次者较多;从调查来看,影响北京市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因素主要是活动次数少、每次活动时间短、活动内容单一。北京市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指导教师的学历主要是本科;在指导时间主要集中在20—40分钟,指导次数每周1—2次者较多。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社团是为培养青少年体育技能、增进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方式组成的学生体育组织,它满足了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需要,它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补偿并发挥着体育课堂教学所的缺陷,为终身体育大好基础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体育社团完成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实现了现在与将来的对接,学生体育社团这种多方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教育形式是校内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