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海岸地区是陆、海以及河流相互作用的地区,该地区不仅发生着频繁的自然变化,还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起着重要作用。黄河口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环境独特,并且资源丰富。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被确立为国家战略,除化工能源等临港经济的建设,生态渔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发展的重要部分。黄河注入渤海的大量淡水在河口区形成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但最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因素以及水库建设、用水量增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黄河入海径流量显著减少,必将对黄河口附近海域乃至渤海的温盐场产生影响。因此,加强黄河入海径流量对温盐场影响的研究,对合理利用黄河水、保护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以及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黄河入海径流量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黄河1950—2015年长期实测入海径流量的年变化和月变化规律,阐述了径流量变化对养殖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黄河入海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虽然近十几年在国家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下实现了十年不断流且入海水量相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定增幅,但入海径流量总体下降的趋势没有变,黄河入海径流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枯水期大背景的现状没有发生改变;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导致温盐场分布发生变化,影响了适宜低盐环境生存的生物的生存环境,加速了“盐害”在沿海工程中的影响。数值实验部分,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以径流、风场、地形等为影响因素,对渤海的温盐场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对渤海典型断面(37.5°N断面和黄河口—辽东湾顶断面)和黄河冲淡水(莱州湾低盐区)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温盐的垂向分布受风场作用较为明显,对径流和地形变化并不敏感;夏季风场减弱使得渤海中部浅滩上的暖水中几乎消失,径流减小使得断面高低盐区相间分布的特征消失且盐度值升高,而地形发生变化则改变了夏季渤海断面的温盐分布特征。莱州湾作为黄河入海径流影响最为显著的海域,由此形成的低盐区不仅对渔业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海域结冰对沿海相关工程带来影响。本文以27psu等盐度线作为黄河冲淡水的主体范围盐度值,即低盐区的范围,对莱州湾低盐区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内盐度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随着入海水量的增多,冲淡水东北向和东南向的两个扩展方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莱州湾盐度对黄河入海水量变化响应较快,盐度值随入海径流量变化而变化;当莱州湾地形发生变化时,低盐区的范围变小且盐度有所升高。影响渤海温盐场分布特征的因素有很多,引起这种分布特征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仅针对温盐场变化进行分析,在以后研究中还需要结合渤海的流场特性进行分析。此外,本文通过地形变化初步探讨了对渤海温盐场和莱州湾低盐区的影响,对于影响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