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作为我国主要的民族聚居区,其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等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并传承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寄托,代表着民族个性和民族特征,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资金需求。于是,以旅游开发的方式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并通过开发获得的资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就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途径。鉴于此,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全面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其保护性旅游开发具体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对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概述,论述其生存环境,调查了其数量、等级与类型并对其在现代社会拥有的功能及价值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的分析,肯定其取得的成绩,同时发现了在目前的保护性开发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原则及具体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坚持本真性原则、活态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特色与精品相结合原则,具体的开发对策应从资源普查、资金筹集、人才培养、加强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