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修复缺牙一直是口腔医师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美观方面的要求,过去的资料证实公元前2500年时腓尼基人与埃及人就曾使用过动物与人类的牙齿。针对缺牙牙弓选择义齿修复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美观、恢复部分严重受损的咀嚼功能、重建脸部协调性以及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抚慰。缺牙患者的义齿选择会受美学技术、知识与经验的影响。上颌前牙的选择与排列对全口义齿极为重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也会影响发音功能,同时可协助吞咽功能,人工假牙的选择必须由口腔医师负责,因为他/她才是可收集、比较与评估患者生物力学数据的专业医师,这是为了确保人工假牙的选择满足患者的个人美观与功能需求。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距离,探讨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全口义齿前牙选择与排列的影响。 方法:从台湾台北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学生中筛选出77名(男50人,女27人)受试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用藻酸盐制取其上颌印模后,翻制石膏模型。应用波利尺于受试者面部和石膏模型上测量其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的距离。应用SPSS17.0(SPSS Inc,Chicago,Ⅲ)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叙述性统计(平均值与标准偏差)、配对t检验、皮尔森相关统计以及简单线性回归统计分析。 结果:77位台湾台北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学生的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661±2.361、37.004±1.729及9.832±0.715;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显著相关性(P<0.01)男女之间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过仍然再依性别分别讨论之,50位男性受试者的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754±2.595、36.896±1.745及9.834±0.661;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显著相关性(P<0.01)。27位女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389±1.887、37.204±1.715及9.832±0.818;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亦具显著相关性(P<0.01)。 结论:1.牙科医师在对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可参考本人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设定咬合边缘以达到正确的嘴唇支撑。 2.全体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413+21.444。其中男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335+24.248。女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713+10.484。可协助牙科医师计算尖牙间距离,并作为选择全口义齿前牙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