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NA标签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分布与特征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T-DNA作为插入标签,构建水稻突变体材料,利用TAIL-PCR方法获得T-DNA插入旁邻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1009个T-DNA标签准确地定位到水稻12条染色体上,详细地分析了这1009个T-DNA标签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分布规律及T-DNA整合位点的特征。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和中花11,共得到了约2000株存活的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TAIL-PCR方法,使用3个简并引物,分析了2000份转化植株的基因组DNA,共得到了1631条T-DNA旁邻序列,TAIL-PCR产物的最终得率为80%左右。 2.1009个T-DNA旁邻序列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定位结果表明T-DNA在水稻染色体上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其分布模式与EST的分布比较一致,说明T-DNA偏好插在水稻的基因富含区。T-DNA在大多数染色体臂的末端分布较多而在着丝粒的周缘区域分布较少。第4染色体的短臂和长臂的着丝粒周缘区域都很少有T-DNA的分布。T-DNA在第1、2和3号染色体上的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大约是第11和12号染色体的2倍,占到所有定位的T-DNA标签的48%。 3.T-DNA在水稻基因区、基因间隔区及重复DNA区的分布结果表明只有2.4%的T-DNA插在重复DNA区。T-DNA在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的插入分布频率(58.1%和41.9%)与预测的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在水稻基因组中所占的比例(57.8%和42.2%)比较一致。而T-DNA在基因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500bp区间的插入密度较高,是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的2-3.5倍,说明T-DNA偏好插在基因的5′和3′调控区。分析T-DNA在染色体1上的分布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同时发现T-DNA在内含子中的插入密度是外显子中的2倍多,说明T-DNA偏好插入内含子。本研究还表明T-DNA在水稻基因中的分布是随机的,对于基因的5′端或3′端没有明显的偏好。 4.分析T-DNA插入位点附近染色体序列的AT含量表明T-DNA插入位点对于AT 碱基对并没有明显的偏好。分析了233个T-DNA左边界和190个’l”-DNA /ti 边界与水稻基因组交接位点的序列,结果表明T-DNA在整合过程中不仅伴 随着左右边界序列的缺失及“filler DNA”的插入,而且还以单拷贝或多 拷贝的形式插入在基因组中的同一个位点。从缺刻位置开始,大部分左边 界的缺失少于 35hp,大多数的右边界序列缺失为 21hp。“fille,DNA”的 长度从几个冲到300hP左右,其来源是T-DNA或基因组序列,在单拷贝的 T-DNA左右边界或两个重复“的 T-DNA中间都会有“filler DNA”的插入。T-DNA 整合的复杂结构用DSBR模型比较容易解释。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轻型武器作战平台上的光电观瞄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以C8051F040单片机为核心,该芯片集成了控制系统所需的多种数字和模拟外设,还具备多种总线接口,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学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电子图书或者计算机文档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兴趣高,但教师和家长无法监控阅读质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受限于实验实训条件,很多linux网络实验无法开展。以linuxSamba服务器为例,利用OracleVM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创建两台虚拟机,一台linux服务器,一台Xpclient机。在linuxJ2安装Sam
公民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公民属性与权利责任的教育。目前我国公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教育观念相当薄弱,公民教育的内容比较狭窄,公民教育的效能远不能令人满意。要有力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设计、生产、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来自企业方方面面的海量数据亟待存储、管理,因此数据中心就成为企业计算系统的中坚力量,它为那些希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是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探索内容,通过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公共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启迪智
该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将322名已接受强化治疗的成年和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组和对照组(在家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患者的HbA1c水平为
针对压缩感知稀疏信号恢复,提出了一种对测量结构扰动和粗差同时鲁棒的l1正交匹配追踪(structure perturbation and outlier robust l1-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l1-S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