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办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关键“要素”——学校文化;另一是关键“人物”——校长。这是一个以自己作为一所民族地区中学校长的成长经历为叙事内容的故事,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一位校长是如何在学校文化的重塑中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校长”在新上任后很快就感知到“西南”中学学校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在对产生不良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溯源之后,“校长”开始了“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历程。在通过对“西南”中学重塑前后的学校文化的对比评估研究中,发现“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得到了成长。从“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及其演变离不开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构建学校文化的“人”,特别是“关键文化人物(key cultural consultants)”的叙事研究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在于“内”发首先,学校文化重塑必须慎重,一定是基于每个学校自身的客观需要出发,不能喊口号或为了赶时髦,更不能作为教育行政领导或校长个人的“义举”,要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实施。只有当学校文化处在不得不重塑的时候,重塑才有合理性。学校文化重塑过程不得造假,不能造作,只能不断造就更优秀的学校文化。其次,学校文化重塑应该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因为学校师生员工乃至家长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学校文化发展变化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意义。真正的学校文化重塑要基于学校里面的每一位参与成员的每时每刻的言行,特别是他们的故事,因为只有当大家都有意识地推动学校文化发展与进步时,学校更好的核心价值才得以显现。再次,学校文化重塑的重点是学校的“人”。“人”不仅是学校文化重塑的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载体”。不良的学校文化依靠“人”去重塑,优秀的学校文化也有赖于“人”对其的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因此学校文化重塑的支柱是具有“教育者”角色意识的“人”——是真正的“文化人”,所以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是培育学校“人”的思维方式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二、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教育文化领导应该成为校长学校办学的自觉理想追求。尽管校长决定了学校层面的办学目标、方向以及具体的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在学校中处于领头羊位置决定其对学校组织的良好生存和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作用应该是介于“校长万能论”与“校长象征论”之间,因为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着限制校长作用发挥的内部约束力量(学校文化)和外部约束力量(学校环境),所以除了校长个人的素养、能力等因素外,校长对自己在新环境的角色定位也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校长角色应该根据不同学校文化的实际呈现出不同的角色集,平均保持三种角色的定位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秉持单一角色的校长也是重塑不好学校文化的。不同的学校文化要求校长角色集的侧重点不同,“管理者”和“领导者”只是校长办学的“过程”定位,“教育者”才是校长办学的终极“目标”定位,校长经过成长后应该为成高情商的、高智慧的、对教育应然之守护的坚定教育信仰的“教育者”。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必须是“学”“思”“行”三结合,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实践一反思—实践”的过程,因此校长必须更加关注实践的同时重视行动研究。这就要求校长从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从做人好、做事对的“学问”人成长为“文化”人。所以校长应该自觉创造条件、机会,弥补自己由于忙于实践而学术素养不足的短板,有意识地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性经验、知识不断上升为学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