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P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功能探索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NASP(细胞核自身抗原精原蛋白)是组蛋白伴侣分子,其有睾丸型和体细胞型两种类型,即t NASP以及s NASP。通过结合中心组蛋白以及连接组蛋白,发挥调控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NASP对早孕时期子宫内膜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打下一定基础。方法:标本收集:(1)正常妊娠组(D1、D4、D5、D6、D8)和假孕组(PD1、PD4、PD5、PD6、PD8)小鼠子宫内膜组织;(2)人工诱导蜕膜化组和对照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3)原代培养小鼠基质细胞;(4)人增生期、分泌期和蜕膜组织。实验方法:运用Real Time PCR、ISH、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AS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组织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ASP在原代培养基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1.正常妊娠:在D1中,NASP在腔上皮和腺上皮表达;在D4,NASP扩展到基质细胞中;在D5IS,在整个子宫内基质细胞及胚胎细胞中表达。在D6IS及D8IS,NASP在次级蜕膜区及胚胎细胞高表达。NASP蛋白表达量具有差异,而NASP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2.假孕模型:在PD1,NASP在腔上皮和腺上皮上高表达;在PD4,PD5与PD6,NASP在腔上皮,腺上皮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表达;在PD8,NASP主要表达在腔上皮及腺上皮。NASP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3.人工诱导蜕膜化组:NASP在诱导组的蜕膜区高表达,而在对照组中弱表达。NASP蛋白表达水平在诱导组和对照组中具有差异,而NASP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4.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在分泌期和增殖期,NASP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在蜕膜中,NASP在蜕膜细胞中强表达。蜕膜细胞中的NAS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分泌期和增殖期的蛋白水平。5.在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在诱导组和对照组中NASP均有表达。在诱导组中,部分细胞核染色强度较强。在诱导组和对照组中,NASP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在细胞0h,24h,48h(non-ID),48h+E2+P4(ID)中,NASP的表达部位发生改变。在0h,24h时,NASP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表达,在non-ID,ID组中,NASP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且在ID组中,NASP在核表达的数目相对较多。结论:1.根据Ki67及NASP的表达情况,说明NASP参与了细胞增殖过程。NASP在脱膜细胞中高表达,提示NASP可能参与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2.在细胞中,在0h和24h,NASP高表达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人工诱导蜕膜化后,NASP在细胞核的表达数目,相对高于对照组的细胞数目,说明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的过程。目的:DEK是一种促肿瘤蛋白或者核磷酸化蛋白,与DNA复制、DNA双链断裂修复、mRNA剪切、转录调节以及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DEK对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标本收集:人增生期、分泌期和蜕膜组织。实验方法:运用RT-PCR、ISH、WB方法分别检测DE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组织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H3在人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1.在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在分泌期和增殖期,DEK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在蜕膜中,DEK在蜕膜细胞中强表达。蜕膜组织中的DEK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分泌期和增殖期的蛋白水平。2.人子宫内膜蜕膜细胞:通过DEK si RNA干扰蜕膜细胞DEK的表达,发现蜕膜细胞的IGFBP1、PH3、P53、FANCD2、γH2AFX表达量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染色减弱;在S期的蜕膜细胞增多;蜕膜细胞的凋亡数目增多。讨论:DEK对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DEK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修复来调节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创新作业设计方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小学生要全面发展,提升小学生的全面素养,调动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66  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小学数学
Fox基因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蛋白家族,FoxG1是Fox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尚未检测到FoxG1的同源物。FoxG1作为端脑特异性的转录因子,从胚胎时期到成年时期在齿
目的:通过研究双斑蟋尾须感受器形态、机构及其分布,初步探讨双斑蟋尾须感受器种类和机能,探索昆虫感受器的生理意义。   方法:实体解剖镜下对双斑蟋尾须进行形态学观察,MOTIOA
为了提高烧结矿的质量,抑制热烧结矿在降温过程中因为正硅酸钙(2CaO·SiO)相变所引起的粉化现象,该文对烧结配料进行了配加硼酸和氯化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吨原料配加600
该文对大豆中的SOD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种提取大豆中SOD的方法(丙酮法和硫酸铵法),最终选取了硫酸铵作为纯化剂纯化大豆粗提液.并对大豆的浸泡时间、浸泡溶液进行了研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