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清神经肽S(NPS)水平与微觉醒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NPS的OSA相关微觉醒发生机制,为下一步研制改善OSA患者因微觉醒频发所致的日间嗜睡症状的神经肽S相关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多导睡眠检测(PSG)确诊为OSA的62例患者,以PSG结果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0例)及重度组(24例),并同一时期挑选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采集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血清NPS水平、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PSG数据,其中微觉醒的判读依照2007年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的睡眠呼吸事件评分规则,并运用酶标抗体法测量血清NPS水平。(3)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OSA患者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血清NPS水平、ESS评分及PSG数据之间的差异,及OSA各组之间各数据的差别,探讨其中的意义。并分析OSA患者血清NPS水平与微觉醒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重点探讨微觉醒可能的发生机制及NP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OSA各组和对照组在血清NPS水平、ESS评分、BMI均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OSA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NPS水平、ESS评分、BMI均增高(P<0.05)。(2)各组受试者在AHI、微觉醒指数(MAI)、非快速眼动睡眠期1期睡眠(N1)%、N2%、N3%、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MAI、N1%、N2%、N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除REM%外,MAI、N1%均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通过比较OSA各组与对照组,发现OSA患者MAI、N1%均升高(P<0.05),N3%均降低(P<0.05)。(3)OSA患者血清NPS水平与MAI(r=0.827)、ESS评分(r=0.692)、AHI(r=0.789)、N1%(r=0.707)呈正相关性(均P<0.05),而与N2%(r=-0.679)、N3%(r=-0.483)呈负相关性(均P<0.05)。(4)OSA患者夜间微觉醒次数主要与ESS评分(r=0.766)、BMI(r=0.549)、AHI(r=0.782)、N1%(r=0.797)呈正相关性(均P<0.05),与N2%(r=-0.743)、N3%(r=-0.617)呈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1)OSA各组与对照组相比,OSA患者血清神经肽S水平及微觉醒指数显著升高。(2)OSA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NPS水平、微觉醒指数、ESS评分、N1%均增高,N3%则降低。说明OSA患者睡眠的改变主要是微觉醒次数的增多导致正常睡眠周期被打乱,各阶段的睡眠周期时间改变,睡眠质量下降,从而日间嗜睡症状加重。(3)OSA患者的血清NPS水平、微觉醒指数与BMI、AHI、N1%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N2、N3%呈负相关(均P<0.05)。(4)OSA患者血清NPS水平与微觉醒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但因本实验样本量单一且较少,并未实时监测血清神经肽S水平,从不能判断在OSA患者夜间发生微觉醒时体内NPS的释放是在其发生前还是发生后。关于OSA患者血清NPS水平与微觉醒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