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由多种致病因素通过复杂的发病机制综合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现已证明,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作为靶器官之一的心脏与高血压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危害是心脏负荷的增加导致心脏不良重构,这种不良重构主要是“左室重构”,这种重构的过程必然也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因此,监测高血压所致的心室功能异常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在应变及应变率显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通过追踪二维超声图像上的斑点获得心肌的组织速度、应变、应变率来分析心肌的运动。它不依赖于多普勒原理,无角度依赖性[2-3],因而比组织多普勒成像有更大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ystolic peaklongitudinal strain,SLs)指标的分析来探讨这种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提高依据。资料与方法:40例正常对照组,60例高血压病组,3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组。采用GE Vivid7超声诊断仪,M4S探头,探头频率为1.7~3.4MHz,帧频为50~90帧/秒,V3三维心脏探头,探头频率为2.0~4.0MHz。受检者静坐10分钟开始检查,检查时连接心电图导联,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获取各切面图像,存储机器中,然后脱机分析,应用机器内置软件自动分析。取标准二维灰阶图像,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Td)及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IDd),另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尖四腔切面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E/A。通过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获取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等,应用仪器内置AFI,首先选定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在收缩末期选取两侧瓣环和心尖三点的左室心内膜,软件自动跟踪感兴趣区内心肌的运动,并将图像中的各室壁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计6个节段,对每个室壁节段给出分析结果,即成功节段“√”及不成功节段“×”,自动测量各节段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s)及该切面平均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同法依次分析左室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心尖两腔切面,最后机器给出心尖位三个切面共18个节段SLs、各切面平均应变(GLS–LAX、GLS-A4C、GLS-A2C)及左室心肌平均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Avg),软件自动给出该受检者应变牛眼图,记录各项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常规超声心动检查:高血压组、高血压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内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LVH)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比较室壁增厚、LVM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比较LVEF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峰降低,E/A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比较EDV、ESV升高SV、LVE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3.1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心肌SLs:本组左心室各节段在心动周期中的SLs曲线为双峰曲线,随着心肌收缩,应变从0值向负值发展,T波终末(收缩末期)前后达最大负值;舒张早期心肌迅速纵向伸长,应变值从最大负值向0值靠近,并在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形成小的负向峰后向正向发展,在下一心动周期的R波顶点前后达最大正值,最大SLs为负值。同一室壁不同节段比较,从基底部到心尖部SLs绝对值逐步递增,呈现为一定的“极向性”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3.2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SLs比较: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本组左室各节段心肌SLs绝对值均减低,但仅9.6%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左室心肌24.2%节段存在收缩后收缩现象(即达峰时间延长,SLs峰值在等容舒张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LVH)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相比,本组左室心肌16.7%节段SLs、左室各切面SLs及左室整体SLs峰值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左室心肌26.9%节段存在收缩后收缩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心肌3.7%节段存在矛盾运动现象(即SLs曲线在收缩期均为正值,曲线均在应变零基线以上),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高血压伴心衰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SLs比较:本组左室心肌61.1%节段SLs、左室各切面SLs及左心室整体SLs峰值显著减低,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内左室心肌各节段SLs、左室各切面SLs及左室整体SLs峰值绝对值随LVEF的减低而逐渐减低,与LVEF相关性良好。本组左室心肌53.7%节段存在收缩后收缩现象,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心肌22.2%节段存在矛盾运动现象,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可以准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长轴运动,比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更准确性、更敏感性,而且不仅可以评价左室长轴整体运动还可以评价各节段的运动。2、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没有角度依赖性,可重复性好,操作过程相对简便,并通过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检测可用于临床,并被移植于GEVV7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