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假设,以弥补过去研究的不足,证明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性,并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讨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训练任务因素对社交恐怖症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说明布置训练任务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社交恐怖症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激发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者重视和研究训练任务的类型、强度、数量等相关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实验以及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治疗前后得分差异进行有效性研究;运用SPSS软件中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在SCL-90、HAMA、LSAS以及自编效果反馈表的各相关项目进行差异检验。结果:12名被试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后测得分以及回访得分均低于划界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均小于21分,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总分低于38分。实施干预后,多基线图显示所有被试在交往情景中恐惧情绪的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实验组下降趋势明显,而控制组在二次干预(加入布置训练任务因素)后,交往时的恐惧情绪下降明显趋于消失;对实验组后测和控制组第一次干预后测在SCL-90、HAMA、LSAS以及自编效果反馈表的各相关项目进行W检验,差异十分显著;而实验组后测和控制组第二次干预后测在上述项目上的W检验,差异不显著。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是有效的,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被试的主要问题;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训练任务因素对被试在面对刺激情景下能及时进行自我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有积极的作用,使得整个治疗疗程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