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态金属的微小型轮式机器人驱动机制及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器人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移动机器人由于结构简单紧凑、控制方便等优势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微小型轮式机器人特别适用于空间尺寸受限环境的功能实现,然而由于尺度的缩小,传统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可能在小尺度条件下有所局限,因此亟需开展多种形式的微小型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工作。连续电润湿效应是一种强有力的微驱动机制,在置于碱性溶液中的镓基液态金属两端施加电信号,液态金属即可在连续电润湿效应下实现运动。因此本课题针对轮式机器人的微小型化提出了一种将液态金属作为驱动部件的新型轮式机器人构型,阐明了其工作机理,并运用实验验证了该构型的可行性。首先,结合双电层理论以及液态金属电润湿理论阐述了液态金属电驱动的驱动机制,并结合Lippmann方程和Young-Laplace方程得到了位于氢氧化钠电解液中的镓基液态金属在受到电压信号时表面张力梯度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其次,结合仿真分析,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液态金属电驱动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液态金属电驱动中电压幅值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并结合实验确定了轮式机器人结构中的关键尺寸。然后,设计了轮式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运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计算验证了本次设计的轮式机器人系统可以达到稳定运动,简要分析了驱动力等因素对轮式机器人系统运动的影响。最后,运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轮式机器人系统的虚拟样机并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了液态金属体积、驱动力等对轮式机器人系统运动的影响情况,并分析了其速度调控性能,之后制作轮式机器人实物并经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还设计了双轮载物式轮式机器人结构,体现了本次设计的轮式机器人的可扩展性以及实用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愈发重视,相继出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多年,校本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多地中小学重点实践的教育活动。其中,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逐渐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胡杨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熟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胡杨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也具有地方文化的个性,将胡杨精神融入兵团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师生对胡杨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位
光亮表面因为具有不同于漫反射表面的独特反射性质,目前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不断迭代更新的产品,伴随着的是更为严格的加工工艺和更为精确的测量要求。在某些场
为了明确灌水量和种植密度对滴灌无膜棉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中619”为供试材料,开展两因素裂区设计的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分别为3 000 m3/hm2(用W_1表示)、4 500m3/hm2(用W_2表示)和6 000 m3/hm2(用W_3表示);密度为副区,分别为29.24×104株/hm2(用M_1表示)、26.32×104株/hm2(用M_2表示)、23.92×104株
学位
圆管结构作为海洋平台结构中重要的基本结构元件,经常会面临船舶以及坠物撞击的风险。一旦圆管结构发生碰撞损伤,潜在的后果可能导致从局部结构的微小变形到对海洋平台结构完整性的重大威胁,严重时,会导致平台整体结构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开展海洋平台圆管结构的侧向碰撞响应研究,给出其碰撞后的变形损伤及力响应规律,有助于研究人员在海洋平台设计阶段,可以有目地将圆管结构设计成
风能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意义,但受风速不确定的影响,其出力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问题较为突出,继而导致弃风严重,大大降低了风电消纳。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平抑风电输出功率,减少弃风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消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为风电场配置抽水蓄能机组进行优化调度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的结构组成和在电力工业中的作用。针对优化调度中的不确定因素,
语音技术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声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人工智能理论的不断突破。语音技术日益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极易造成臭氧层耗竭或酸雨酸雾等二次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净化法已被证明是绿色治理NO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去除NO的主要原理是微生物主导的反硝化反应,即微生物体内的关键还原酶可结合底物NO,通过酶促反应将NO还原为无毒无害的N_2。本文以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反硝化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strain T
基于视觉的自动分拣是处理建筑固废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一种在建筑固废分拣场景下,能够生成紧凑、高边缘贴合超像素块的超像素分割算法。在建筑固废分拣场景下,建筑固废对象
电磁直线驱动装置作为一种驱动元件,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直线运动,适用于需要平稳进给的直线运动场合,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电磁直线驱动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将动子的位移作为反馈信号以控制运动进程,而现阶段动子位移信号的检测是通过高速位移传感器实现的,使系统的成本和结构紧凑性受到影响。因此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对直线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学建模、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