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根基,是国人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品质。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正遭遇失信的侵袭,更为不幸的是,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引领者与传播者主力军的大学生也陷入了诚信缺失的泥潭。基于此,笔者以大学生诚信问题为选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石,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5所高校的样本数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的生态系统,着重挖掘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梳理,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建立大学生诚信的生态系统即宏观系统(社会系统)、中观系统(学校系统、家庭系统)以及微观系统(生理社会属性系统、心理系统)。其次,根据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理论分析设计问卷并取得调查数据。最后,依据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法(诚信现状)、列联卡方独立性检验(个体特征差异分析)、多项Logistic回归(各系统的影响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各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探讨。实证分析表明:(1)新疆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水平“一般”,在民族、专业、母亲学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性别、年级、地区、父亲学历对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影响不显著。(2)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因素显著影响大学生诚信水平,其中宏观系统的社会诚信失范、思想价值观多元化、诚信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学生诚信水平的下降;中观系统的高校非诚信示范、诚信教育与管理不足、家庭非诚信示范、母亲学历是影响大学生诚信水平的重要因素;微观系统的自身心理不健全、专业、民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水平。(3)宏观、中观系统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微观心理系统因素有正向作用关系且其直接影响力呈逐渐增强趋势,而且各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力差异也较大。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自身、家庭和学校三个维度加强大学生诚信微观心理系统的建设;从诚信示范、诚信教育和诚信监管三个维度加强大学生诚信中观系统的建设;从思想价值、社会氛围和信用监管三个维度加强大学生诚信宏观系统的建设。通过三个系统的同步、有效运行,以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