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氧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凸显,能源危机加剧,亟需开发可持续应用的绿色能源转换技术。在已开发的能源转换技术中,电解水技术可将由太阳能、地热能等转化而来的不可储存的电能,转化为便于储存的氢能,实现稳定的能源供给,因此极具应用潜力。在电解水过程中,相比于阴极上涉及两电子转移的析氢反应(HER),阳极上涉及四步电子转移的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具有较高的过电位,成为严重限制电解水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因此,开发高活性、强稳定性且价格低廉的OER催化剂对于发展电解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简单的方法成功制备两种新型铜基OER催化剂,并探究其在电催化OER中的性能和反应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先采用氢气气泡模板法,在泡沫镍(NF)上原位电沉积三维多孔的Cu Ni合金纳米枝晶作为金属基底,再通过水热法将Cu Ni合金表面硫化,成功制备得到Cu S-Ni3S2/Cu Ni/NF催化剂。三维多孔的Cu Ni合金作为生长基底和模板,为Cu S-Ni3S2催化相提供较大的负载面积并构建高效电子传输网络,有利于活性位点在电解液中的大量暴露,及电子由基底向活性位点的快速转移。此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明,Cu S与Ni3S2的复合不仅降低了各反应中间体在Ni位点上吸附所需的能量,并且提高了催化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有效提高材料的OER催化能力。综上,Cu S-Ni3S2/Cu Ni/NF展现出优异的OER催化活性,分别需337 m V和510 m V的低过电位即可达到100 m A cm-2和1000 m A cm-2的高电流密度。(2)将泡沫铜同时作为集流基底和铜源原位生长氢氧化铜纳米棒,并以氢氧化铜纳米棒为牺牲模板,制备得到排布在泡沫铜基底上的Fe2O3@Cu O壳核纳米管阵列。该材料独特的壳核纳米管结构不仅提供了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有效保证活性位点与电解液间充分接触,并且沿纳米管纵向的电阻率较低,有利于高效的电子传输。此外,异质结中Fe2O3和Cu O之间的电子转移调节了Cu和Fe位点的电子结构,与Fe2O3或Cu O催化剂相比,不仅提高了电子转移效率,而且改变了反应路径,加快OER动力学过程。综上所述,通过构建独特的纳米管异质结催化剂,成功实现微观形貌和电子结构的调控。因此,Fe2O3@Cu O NTs/CF在10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398 m V,Tafel斜率仅为41.07m V dec-1,具有优秀的OER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癌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2018年,根据数据统计,全球185个国家的36种癌症的新增人数约为1800万,死亡人数高达960万。由于肿瘤的发病原因复杂,具有高度异质性,潜在的药物抗性,容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抗肿瘤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指肿瘤在发生发展过
高聚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产品、医疗器械和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准确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膨胀系数,对于指导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以及进行高分子物理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主要采用热分析方法,这些相对测量方法都需要相应的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校准或者方法验证,而我国现在还没有此类标准物质,无法实现量值溯源。本论文以研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膨胀系数标准物质为目标,
拓扑绝缘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拓扑电子材料,由于其电子能带的拓扑性质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三维拓扑绝缘体拥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其体态的能带结构是有带隙的,类似于窄带隙的半导体;同时其表面态的能带结构是无带隙的狄拉克型线性色散关系,类似于石墨烯。对于理想的三维拓扑绝缘体,其电子输运仅来源于表面态拓扑电子的贡献,这些载流子受到背散射禁戒的拓扑性保护,同时又有自旋极化的特性,在高速电子器件和自旋
气固催化反应广泛存在于化学工业中,固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复杂多级孔道结构,导致分子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与反应耦合过程非常复杂。研究复杂孔道中的反应-扩散耦合规律并揭示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对催化剂研制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实验手段由于时空分辨率的限制,无法对纳微孔道中反应和扩散的耦合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而传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气体扩散过程时效率低下,且难以耦合化学反应过程,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模型和方
聚己内酯(PCL)作为一种重要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医药等领域。其传统合成方法主要为金属催化的单体开环聚合反应,该反应遵循配位插入机理。由于锌金属具有低毒性、环境友好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催化环酯开环聚合的反应。本文主要是针对聚己内酯的合成反应,设计具有稳定且高效的新型锌络合物催化剂。首先,从希夫碱配体half-salphen骨架出发,结合水杨醛骨架上取代基
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稀缺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引起了人们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极大关注。氧气析出反应(OER)是四步质子转移反应,具有较大的超电势和较慢的反应动力学。因此,探索水分解反应催化剂的关键是寻找有效的OER催化剂。β-NiOOH在碱性条件下显示出优异的析氧反应(OER)催化活性,但尚未完全确定催化剂在工作环境下的表面构型。并且,由于表面溶剂离子交换,表面可能会出现O或OH的吸
氢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光催化分解水析氢反应(HER)对发展清洁能源非常重要。锐钛矿TiO2负载单原子Pt(Pt1/TiO2)等单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HER催化活性,但贵金属单原子在光催化析氢中的作用以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仍未知。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本论文从光激发、激发电子迁移和光反应三个方面,通过电子调控研究了TiO2负载单原子Pt的材料性质和光催化析氢的机理,从电子和反应路径角度给出合理
多取代芳烃、杂芳烃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医药农药和材料化学中,也是制备当今众多工业化学制品和功能材料的常见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因此,高效、高选择性地构筑芳烃和杂芳烃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合成领域的关注热点。从带有不同取代基团的非环前体出发,通过多组分串联反应构建芳烃和杂芳烃类化合物,可以为制备有机小分子和复杂的天然产物提供通用和简便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过度依赖传统化石燃料造成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阻碍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巨大障碍。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和水分解技术已被公认为是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能源转换或存储的设备。然而,涉及到这些技术的几个电化学反应(HER、OER、ORR),因为其缓慢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较高的反应壁垒严重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故而开发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采用
光源与人类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光源的一次次发展与变革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新型量子光源的诞生为人类研究光源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极有可能促进下一次工业革命。新型量子光源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理论的核心,也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类对于量子纠缠的物理本质一直非常好奇并且试图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但是毫无疑问,量子纠缠对于量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