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时代启示研究

来源 :张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极其重视青年,认为青年是国家的灵魂,引导青年了解自身使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华”,形成了独特的青年观。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新时代青年和党的建设也有重要启示。本文除绪论、结论外,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李大钊青年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李大钊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青年弃“白首之我”,迎“青春之我”的群体特质,指出了青年的社会地位、历史作用和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之魂,必须要进行自我觉醒,承担起创建“青春中国”,再造“青春中华”的历史使命。李大钊强调,“青春中华”的创造需要青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乐观努力的人生观;追求“福益于群”的价值观;发扬“矢志民族解放”的爱国观,掌握善辨“古今”的历史观;探索与工农结合的实践观。第三部分分析了李大钊对其青年观的践行,李大钊通过创办报刊、开设课程、引进书籍等方式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带领青年组织进步社团;领导青年投身于工农运动;吸纳青年创建中国共产党组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指导青年发展进步。第四部分总结了李大钊青年观的时代启示。从青年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责任使命三个方面分析李大钊青年观对新时代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意义和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儿童天生好奇,喜欢探究。科学区的设置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不断建构与物质世界信息匹配的认知世界,为他们提供获得科学启蒙的重要平台。对于主要通过观察和预测认识新事物的小班幼儿而言,在教学中引入较高精确度等的科学仪器并不能对他们探索事物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在Z市Y幼儿园小班科学区设置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低结构材料在小班科学区的投放提供几个有效种类,以期为其他小班科学区活动的实践提供参考
课堂导入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路径,有助于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技术发展产物的人工智能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劳动解放问题上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介入人类劳动过程中,通过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延展人的劳动能力,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人的本质异化,引发技术性失业潮、人的主体性现代性危机和交往异化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从主体、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维度对人工智能
<正>"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我应创造操作机会,提供丰富多样、具有典型性和反差性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在操作中积累经验。
期刊
近年来,知识图谱在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图谱的应用更为简单,知识图谱技术可以进行可视化加工,进而从不同维度对知识进行审视,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的具体分类与基本功能,然后从应用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图谱建设中的具体过程与内容进行分析,按照时间图谱、关键词图谱、研究者图谱的基本框架给出了3方面的知识图谱应用实例。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运动对肢体产生刺激来改善大脑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我国幼儿感统失调的案例不断增长,3-6岁是最佳的干预时期,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且超过12岁,干预将不会有任何效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幼儿感统训练融入情境创设是否能够更好地改善幼儿感统能力,从而丰富幼儿感统训练理论。结果表明:幼儿感统训练融入情境创设对感统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相关化学知识内容时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进行提问,但是提问作为一门教学技巧,在提问时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对提问内容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来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实用性,应当从学生当前的化学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出发,创新提问方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