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翻译活动,法律翻译受制于法律本质和法律语言的特点,它有自己所遵循的一套规则。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探讨法律文本的文本特点与翻译策略,所选源语文本来自于《专家证据的司法评估》一书。该法学专著的主题是对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的分析与研究。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将“功能目的论”作为首要指导理论。该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强调了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最终目的,选择最佳翻译策略。法律翻译不仅仅是跨越两种语言之问的文字活动,更是跨越不同法律体系与制度的活动。鉴于此,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须以翻译目的为指导;更重要的是,应熟悉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与事实,实现法律层面的准确知识转换。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讨论笔者在翻译法律文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报告介绍了选题意义并对法律文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读。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就背景知识准备、翻译工具的选择和翻译时间及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依据翻译学专家Daniel Gile教授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一书中提出的“翻译的渐变模型”对整体的翻译过程管理进行了描述。此外,笔者列举了法律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词汇术语及句法层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解决策略。在词汇术语层面,着重分析法律术语的词义确定问题、词汇检索策略问题和主要情态动词“shall"的译法。在句法层面,主要涉及法律文本中长难句的译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