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促进赤铁矿铁溶出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铁循环深刻影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其中铁从铁(氢)氧化物中的溶出过程是铁循环和提高铁元素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步骤。自然界中各种常见有机酸能大大加速铁溶出而被广泛关注,草酸是最常见的天然有机小分子羧酸之一,常与铁(氢)氧化物共存于水和土壤中,促进铁(氢)氧化物铁溶出,但分子层面铁溶出过程仍不明确。此外,相比于暗条件,光照可以显著提高草酸诱导的铁(氢)氧化物铁溶出速率,但光的作用机理仍存在较大争议。探明草酸与铁(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光照下体系光生载流子对铁溶出方式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草酸等小分子羧酸诱导的铁(氢)氧化物铁溶出微观过程。基于此,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001}晶面暴露的赤铁矿纳米片为模型,通过批实验测定不同pH值和不同草酸浓度条件下的铁溶出速率及草酸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证实赤铁矿铁溶出速率与草酸吸附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法(ATR-FTIR)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探究草酸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模式,证明草酸以双齿单核构型吸附在赤铁矿表面。DFT结果表明草酸吸附在赤铁矿表面后,部分电子转移至赤铁矿表面Fe原子。该电子转移过程伴随自发的质子迁移,即质子从吸附态草酸脱去至赤铁矿表面羟基使其质子化,进一步增大表面Fe原子电荷密度。通过设计重水环境下铁溶出、原位电化学开路电位测试、氢/氘交换原位ATR-FTIR等一系列实验,证明该过程属于典型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PCET)。态密度分析(DOS)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分析(COHP)定量描述草酸的给电子能力与对应表面Fe-O键强度,首次揭示草酸质子通过PCET过程对赤铁矿铁溶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有机小分子羧酸促进铁溶出、提供生物有效铁的作用。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探究可见光促进的草酸诱导赤铁矿铁溶出方式及光照对铁溶出过程的影响。设计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以规避溶液相草酸铁光还原过程的影响:(1)采用EDTA络合溶液游离态Fe(Ⅲ),使其无法形成草酸铁络合物而无可见光光化学活性;(2)将体系氙灯光源改为LED单色灯并控制光源波长,在溶液草酸铁络合物无光化学活性波段研究光促进的草酸诱导赤铁矿铁溶出过程。实验结果证实光照下草酸促进赤铁矿以非还原方式铁溶出。结合草酸-赤铁矿体系荧光和磷光光谱结果与理论计算DOS分析,探究光生载流子的迁移途径,证实Fe(Ⅲ)的还原和草酸的分解均发生在溶液中。分子轨道模拟进一步解释草酸-赤铁矿体系铁以非还原方式溶出的原因以及光照在铁溶出过程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质量的高低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土壤肥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土壤有机质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有机质含量高低与空间分布对指导农业生产,土壤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土壤有机质制图研究正是基于此种需求发展起来的。数字土壤制图是当下最为高效、科学的制图方法,利用与土壤发生发育过程相关的环境因子如地形、海拔、气候等作为辅助变量来提高对土壤有机质预测分布制图的精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APP)是引发猪胸膜肺炎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APP的18种血清型之间毒力各不相同,对其致病机理和影响致病性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因此研究APP的毒力因子有利于对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控。高温热激需求蛋白(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Htr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
蛋白配体结合构象是基于结构药物设计所需的关键信息,可通过晶体结构解析、核磁共振、分子对接等实验和理论手段获得。但晶体结构等实验手段往往意味着昂贵的费用和极低的成功率,而利用现代分子模拟技术预测蛋白配体结合模式是对实验手段的重要补充。其中分子对接是最常用的一种理论方法,可以快速预测药物在蛋白结合位点中的结合模式。但是现有的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蛋白配体结合模式精度有限,错误率可达50%左右,这其中结合模式
植被物候作为自然界规律性、周期性的现象,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植被物候作为大自然的“语言”和全球变化的“诊断指纹”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植被物候学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引起局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进而对城乡梯度上植被物候的变化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城乡梯度上植被
地铁网络是交通科学与网络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使用复杂网络理论来研究地铁系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地铁系统的理解。对复杂交通网络的研究一直是复杂网络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本文从网络的核结构与网络节点的负载情况这两个方面来对28个地铁网络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探究不同地铁网络在拓扑特征上的异同点。在网络的核结构方面,我们首先讨论了 28个地铁网络中有无rich-club现象的情况。其结果发现在1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早期阶段,产生了一种热且致密的强相互作用介质,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QGP)。实验上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末态粒子相对于反应平面的方位角各向异性来研究QGP介质的性质。碰撞参数b指的是碰撞原子核中心的横向距离,在非对心碰撞中(b≠0),参与碰撞的区域呈现“杏仁状”,从而导致系统在初始坐标空间是各向异性的。然而,随着系统的膨胀,初
从公元前6世纪起,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对世界的本原问题开始了探讨。他们反对过去的神话创世传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火、土等。随着哲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逐渐从元素学说,到原子分子,再到如今的夸克轻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人类从未放弃对于物质深层次结构的探索。目前,对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最为成功的理论描述是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SM)
本文介绍与太阳系天体运动相关的开普勒定律和KAM定理。在惯性参考系和笛卡尔坐标系下,描述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是牛顿方程。开普勒运动定律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在“作用量——角”坐标下,如果忽略月球引力,描述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是可积哈密顿方程组,在相空间轨线位于不变环面上,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可能是周期轨,也可能是拟周期轨;当考虑月亮带来的周期性影响时,描述天体运动的
有机-无机卤化铅钙钛矿已经成为低成本、易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PSCs)在十二年的发展过程中,光电转换效率(PCE)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从2009年的3.8%提高到2021年的25.5%,成为目前最具商业吸引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在所有的PSCs中,以甲胺铅碘钙钛矿(CH3NH3PbI3)为代表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是极具潜力的吸光层。在PSCs主流结构中,介
近年以来,随着《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我国出台各项政策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同时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比重。而非化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往往转化为电能储存,因此储能器件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且,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对储能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容量、寿命长、安全、环保廉价的电能储存设备的研发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传统储能储存设备(如铅酸电池)也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