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低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可有效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发电煤耗,但排烟温度低于酸露点会造成低温腐蚀。准确预测酸露点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难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燃煤电站锅炉酸露点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试验研究。烟气酸露点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机理复杂。其中烟气中硫酸蒸汽浓度或分压是烟气酸露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烟气中水蒸气和三氧化硫的反应是烟气中硫酸蒸汽的主要来源。其余因素,如过量空气系数、灰分、二氧化硫等,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烟气中三氧化硫浓度,实现对烟气酸露点数值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十种常见烟气酸露点计算方法,并在压力为800Pa和水蒸气体积分数为9%的条件下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现场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А.Леpoeян计算式的理论数值分布相对合理;Haase&Borgmann计算式更加适用于三氧化硫含量较低的工况;И.A.BapaHoB等计算式更加适用于三氧化硫含量较高的工况;当三氧化硫含量低于35ppm时,Haase&Borgmann和P.А.Леpoeян计算式较И.A.BapaHoB等计算式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自行设计、搭建了基于一维炉燃烧系统的烟气酸露点试验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结论。为提高计算方法理论数值精度,本文基于试验数据对P.А.Леpoeян计算式进行修正。并以国内学者测量数据为基础证明了该修正式在三氧化硫含量低于35ppm时具有更高的精度。为进一步验证本文修正式理论数值的合理性和计算精度,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烟气酸露点测量装置和与广东电科院联合制作的工程酸露点测量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随后采用该修正式和部分常见酸露点计算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较现场测量结果而言,该修正式较常见烟气酸露点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且误差不超过4.5℃;与实验结果相比,采用该式理论数值作为锅炉排烟的极限温度,可提高锅炉尾部余热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