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的剥蚀情况、层位在经历构造期之前的古构造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塔北地区尤为重要,计算各个期次剥蚀量对研究古构造、油气藏研究十分重要。古构造恢复技术一直困扰着地质学家,前人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大量学习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钻井、测井、基础地质资料为指导,综合地震资料,分析不整合面的展布特征,运用趋势厚度法对塔北奥陶系顶(T70不整合面)各个主要构造期的剥蚀量进行计算,再利用标志层—厚度分析法,恢复了T70不整合面在各个主要构造期的古构造特征,厘清塔北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建立起塔北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模式。之后,总结了古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同时取得主要认识有: (1)塔北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多发育为挤压、拉张、走滑、膏泥岩塑性流体等几类构造样式,断裂极其发育,主要发育北北东、北北西、近东西向三组断裂。阿瓦提坳陷的北斜坡主要发育“Y”型断裂,顺托果勒低隆主要发育“X”共轭断裂,库车坳陷主要发育花状断裂,这些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重要通道。 (2)塔北地区识别出T70不整合面,计算出目标层在各个构造期次对应的剥蚀量,并编制出相应剥蚀量分布图。加里东期,塔北地区遭受强烈剥蚀作用,剥蚀中心位于沙雅隆起,最大厚度可达1300m;海西早期,剥蚀量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T70尖灭线附近,塔河主体区剥蚀厚度为150~300m;海西晚期,剥蚀范围发育在TS2井西北部(S6),剥蚀最厚点向北发生迁移;印支—燕山期,剥蚀范围进一步减小,主要发育在阿北1井和TS2井西北部;喜山期,只在TS2井西北附近处在少量的剥蚀。 (3)加里东期,塔北隆起埋深在100~900m,两北地区埋深在500~1200m;海西期,阿克库勒凸起、沙雅隆起基本定型,与满加尔坳陷落差明显,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该时期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形成;海西期对储集空间破会和新建作用;印支—燕山期,阿瓦提坳陷埋深为4500~7000m,顺托果勒坳陷埋藏深度为3500~5000m,阿克库勒、阿瓦提等凸起和坳陷等进一步定型和发展;喜山期,阿瓦提坳陷埋深5500~7500m,满加尔坳陷埋藏深度为5500~8500m,顺托果勒低隆埋藏深度为4500~5500m,塔北隆起埋藏深度为2500~4500m。多期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塔北地区现今的构造特征。